慈善公益报(章昱兴)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开幕式上,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简况:十年来,北京社会组织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与培育扶持并重,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坚持规范建设与创新发展同步,扎实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实现了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据了解,为了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北京持续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构建了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抽查审计、换届审查、信用评价“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十年来,细化了社会组织年检标准和程序,出台三类社会组织的年检审查标准,严格年检时限,依法刚性规范年检工作;完善了等级评估机制,率先开展第三方评估,修订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截至2021年底,评估等级处于有效期内的市级社会组织共1589家,其中“5A”级227家、“4A”级545家、“3A”级697家。探索了动态信用监管,出台《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管理平台,将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绩效信息、荣誉信息、失信信息纳入信用系统,截至目前,共归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24.55万条。
以有效监管为主体,北京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生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从2012年底的7965家,增长到12700家,增长约60%。其中,社会团体4347家,社会服务机构7534家,基金会819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从14594家增长到71325家,增长近4倍。目前,全市社会组织登记资产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10年前的14.5万人增加至21.39万人。
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北京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意识大幅提升,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近3000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项目3500余个,总计投入20余亿元;3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项目金额1.7亿元;160家社会组织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宣传,展示首都社会组织风采。
在助力抗击疫情方面,基金会捐赠支出超过16.6亿元、募集物资2900多万件,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在支援抗震救灾方面,社会组织向河南洪涝灾区捐款6.7亿元、物资41.5万件;向四川泸定地震灾区捐款超过1500万元,彰显了社会组织的责任担当和大爱情怀。
在支持行业发展方面,广大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反映行业诉求,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搭建行业协作平台,有效凝聚行业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仅2020年和2021年,行业协会商会向各级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55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3项、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177项。
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以新型研发机构和中关村产业联盟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为促进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约5000家社会组织深耕一线,提供养老服务、困难帮扶、环境保护、矛盾化解等社会服务,成为推动国家和本市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