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重庆市慈善条例》9月1日起实施 慈善为山城带来新变化
2022-09-05 09:26:3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重庆市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7月22日经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有何新的内容、新的措施?更加注重哪些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近日,重庆市民政部门给予了说明。

  《条例》在《慈善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慈善文化培育发展措施,更加注重慈善氛围的营造,提出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所在周为“重庆慈善周”,号召相关部门、单位和慈善组织集中开展慈善宣传,推动慈善活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家庭;通过支持搭建慈善文化传承、发展平台,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培育“巴渝慈善”文化品牌,学校将慈善教育纳入德育教学内容,媒体加大慈善公益宣传活动等措施,普及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

  《条例》更加注重破解慈善领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慈善,明确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者,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络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

  《条例》规范引导个人求助,限定个人求助的条件是个人为解决本人、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困难的需要,并对求助方式和渠道进行指引;规定求助人应当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合理确定求助上限,公开受助款物用途及剩余款物处理方式等;压实平台责任,要求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等对其发布的个人求助信息负有核实、风险防范提示、违法行为报告和协助处置责任;强调不得利用个人求助实施公开募捐;对个人提供虚假信息、虚构事实欺骗、诱导他人捐赠,相关单位未履行报告义务设置了相应法律责任。

  《条例》在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基础上,结合各方面意见,完善了相关内容,补齐了应急慈善短板。《条例》明确,发生突发事件时,市、区、县政府应当将慈善活动纳入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慈善资源,提供需求信息,畅通捐赠物资收储、调配、通关、运输、发放的便捷通道,引导各类慈善力量开展慈善活动,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