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日前,“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出席论坛并致辞。近百名来自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科研院所、互联网公募平台及企业代表等参加论坛。
“如何引导互联网公益慈善活动规范发展”“如何助推互联网公益慈善服务特殊群体”“如何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在数字化时代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等成为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盛荣华在致辞中指出,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发展数字公益慈善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努力,网信部门要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把数字公益慈善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力推动数字公益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他表示,下一步,还应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创新应用,推动“互联网+公益慈善”向民生服务等新场景拓展。
盛荣华提出4点建议:一是赓续优良传统,弘扬数字公益理念。二是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数字公益生态。三是发挥行业优势,践行公益慈善责任。四是推动共建共享,汇聚数字公益合力。
张春生在致辞中指出,互联网与慈善活动日益融合,为慈善事业跨越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慈善在网络世界发展壮大,为构建良好网络秩序,滋养文明网络空间提供了强大动力。民政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深度融合,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在数字化时代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
程凯在论坛上发出倡议:呼吁所有愿意参与助力数字公益慈善发展的社会组织和各级力量一起行动起来,让残疾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共享数字红利,更好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在专家演讲环节,来自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等单位的7位专家分别从我国公益基金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上的探索、互联网为残疾人带来的福利、互联网公益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所做出的努力、我国互联网公益的价值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此外,与会专家还围绕“推进数字公益慈善、共建共享数字文明”这一主题,为我国数字公益慈善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题为《释放信息通信技术红利,共创数字公益慈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议:要加强统筹协同,形成共推良性发展的坚强合力,强化跨行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推动各方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闯难关,解难题,共同促进数字公益慈善良性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助力公益慈善优化升级。推进共性关键技术和融合应用模式的研究,加速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慈善公益布局,打造出具有竞争力数字产品和服务,形成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落地场景,不断推动数字公益慈善取得创新突破。
本次论坛由中央网信办、民政部、中国残联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论坛聚焦数字公益慈善主题,旨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数字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为积极构建健康文明的数字公益慈善新生态贡献智慧,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数字文明成果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