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深圳慈善领域拥有数个“全国第一”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考察调研慈善事业发展情况
2022-08-10 08:11:3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日前,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骆文智一行实地察看了深圳基金会中心、海王集团。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市民政局局长熊瑛汇报了本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市人大代表、各慈善组织负责人聚焦慈善立法、慈善人才培养、慈善公信力提高、慈善综合监管及公益慈善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

  骆文智指出,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深圳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任务,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同样被寄予更大的期望。要优化慈善服务,积极构建“大慈善”服务体系,努力构建“立体化”“交互式”的“大慈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慈善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大慈善”普惠“大民生”。要找准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通过运用好“互联网+”、主动发展慈善创新项目等方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深圳慈善事业发展的技术升级、路径重塑。要进一步强化行政司法监管、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自律、社会组织党建“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和慈善行业公信力。

  骆文智表示,法治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慈善领域法规体系建设。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调研项目,要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破解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完善慈善事业法规制度体系,切实促进依法治善、依法兴善,以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骆文智强调,要以高质量立法保障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法治保障有力、具有深圳特色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深圳市已连续五届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十三五”期间年均捐赠额达58.6亿元。其中,2020年度慈善捐赠超过114亿元,人均捐赠额达654元,是全国人均捐赠额的4倍之多。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也实现了慈善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5月,深圳市共有社会慈善组织466家,占全国、全省慈善组织总量的4.4%、25.7%。

  多年来,深圳公益慈善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慈善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登记成立国内首个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创设了国家级、综合性慈善行业盛会“中国慈展会”;创新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打造国家级开放性公益创投平台;由比尔·盖茨、牛根生等中美慈善家联合创建的中国首家国际化公益教育专业机构——国际公益学院落户深圳等等,这些创新举措为全国慈善发展破题探路,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