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田山)日前,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召开“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座谈会”,引导社区服务领域社会组织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德胜商会等8家社区服务领域社会组织代表参加会议,并结合各自服务领域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情况作交流发言。会议由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主持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社会组织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突出特点,是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纽带。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领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90.2万家。其中,在县(区)级登记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达到68.9万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76%,吸纳就业人数为810.4万人,平均每个组织的就业人数约为12人;从人员学历来看,大学专科及以上为292.6万人,占比约36%。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呈现出吸纳就业人数的容载量高但高学历人员比例亟需提升的特点,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会议要求,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要即刻行动起来,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要充分挖掘就业潜力。要结合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提供,整合岗位资源,努力增加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二要主动加强对接。要结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城乡社区招聘服务等专项活动,拓展社会组织与各级各类高校对接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了解城乡社区居民需求和工作实际,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的热情;三要加强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既要积极做好自身宣传工作,也要积极宣传城乡社区工作者优秀典型,让更多高校毕业生了解社会组织、了解城乡社区建设与发展;四要搞好人才培养。要结合社区工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引导,增强其服务群众工作本领,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帮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切实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五要探索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就业特点和规律,探索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路径方法,建构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就业稳定渠道,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夯实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