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北师大珠海分校第八届公益班毕业典礼举行 10年间共培养306位行业骨干
2022-07-06 07:53:00    慈善公益报

北师大珠海分校第八届公益班毕业典礼举行

10年间共培养306位行业骨干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陈峰)6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第八届公益班毕业典礼举行,现场颁发了第八届公益班结业证书,优秀毕业生、慈善教育奖学金等奖项,39位同学获公益慈善管理专业结业证书。

  基金会中心网原执行副理事长兼总裁程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杨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健、教育学院院长王建成、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杨志伟以及第一届公益班校友郭超、第二届校友容凤声、第三届校友罗钧鹊、第六届校友吴特立等嘉宾出席典礼。

  王建成受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治国委托,代表学校进行致辞,他首先对第八届公益班同学的顺利毕业表示祝贺,并回顾了办学历史。他表示,202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探索慈善教育的第10年。10年里,学校携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等社会有识之士,在中国高校率先开展公益慈善领域本科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公益人才培养模式,并于去年荣获珠海市政府“首届慈善奖”。他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果,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坚守初心与使命,传递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各个领域闪闪发光。

  程刚在致辞中指出,10年来,学校实现了在慈善课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发展等方面零的突破。目前,“慈善管理”专业被正式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慈善教育事业的广阔前景。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培养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公民和领袖”的使命和价值接力传递到整个社会。

  杨晔表示,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紧跟时代脉搏,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公益慈善人才。对于如何应对VUCA时代(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他建议每位同学要用长远的愿景去对抗易变性,要尝试理解变化,要用清晰来应对复杂性,要以灵活性去抗衡模糊性。他对毕业生提出几点希望:第一是要保持好奇心,渴望获得新体验、新知识以及别人反馈;第二是要拥有洞见,提升收集并准确理解新信息的能力;第三是要积极参与,善于运用感情和逻辑进行沟通;第四是要下定决心,面临挑战或在逆境中受挫时,依旧能为目标不懈努力。

  李健作为教师代表进行致辞。他表示,各位同学从公益慈善专业毕业,不必然要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但始终守住做人的底线,不要被来自社会的恶意所迷失,更不要试图背负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负担。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坚守心中的那一份“善”。同时,他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不需要加进过多道德的内容,当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们就在那里,永远不曾远离。最后,他希望每位同学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们都能以母校为荣。

  致辞结束后,现场播放了第八届公益班回顾视频,其中所展现的画面记录了两年以来大家所度过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夜深人静的励耘楼中无数次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和引言报告,闲适周末的木铎楼中的思想碰撞等精彩瞬间,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面代表着公益班两年的时光。她带走的是时间,凝固的是共同的记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