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群众收入,近年来,各地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实现“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与乡村振兴的共发展。
家门口工作促增收
“感谢政府为我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让我可以在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看孩子,也挣了钱,为家庭减轻了负担,感谢公益性岗位给咱带来的好处,给咱解决了困难。”山东省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新北联合村郭堤村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王延珍如是说。
今年以来,临清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努力加快工作进度,让群众早上岗、早受益,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脱贫稳定性和长效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据悉,临清市2022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共3203个,城镇公益性岗位643个,主要从事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安全保卫等工作,以解决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群体就业难问题。截至3月25日,新华路街道办事处(119人)和戴湾镇(153人)首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已上岗工作。其他公益性岗位人员也将陆续上岗。
陕西铜川市锦阳新城便民服务办公室为贫困户家庭设立了公益性岗位,积极帮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提供公益性岗位,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上岗工作,积极帮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善用公益岗位保就业
谢菊仙曾是福建连江县东岱镇龙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谢承通言语听力壹级残疾,2015年儿子患病花费一大笔治疗费,两个孙子还在上学,家境十分困难。
镇村干部得知谢菊仙家中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户并制定帮扶措施。谢承通成为连江县首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河道管理员工作。其后,谢菊仙也获得了公益性岗位,在村里从事保洁员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劳动保障所的同志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为我和爱人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现在我们就在家门口上班。”连江县东岱镇龙山村的谢菊仙动情地表示。
据悉,2021年以来,福州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424个,累计为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人口发放各类社保补贴1.16亿元。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把公益性岗位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解决了脱贫群众就业问题。目前,全镇公益性岗位脱贫就业人员达323人。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大力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妥善解决脱贫人口弱、半劳动力就业问题。
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平凡的公益性岗位温暖着群众的心,激发着他们稳定脱贫的信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坚定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