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杜超)就业是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民生焦点。今年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重要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作为重要民生议题,灵活就业已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报告,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多位代表委员聚焦灵活就业问题,为缓解就业压力献言献策。
“灵活就业一般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就业形态。”经常与外卖骑手、快递员、城市零工打交道的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灵活就业人员常常处于缺失社保的境地。对此,柴闪闪建议,规范外包式的灵活用工模式,明确劳动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灵活就业“三分关系下”各方的职责,畅通维权解纷渠道,加大属地工会及行业工会的建立和覆盖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在提案中建议,研究推行全国待遇均等的城乡居民社保缴费标准,实现灵活就业人员无论在户籍地还是工作地,都能便利享受城乡居民社保待遇。并遵循“钱随人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保异地转移接续相关制度,将企业、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均纳入转移接续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应尽快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周世虹表示,灵活就业者的权益应该得到法律保护,要针对新业态用工关系特点,重构劳动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合理平衡平台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以更好地保护从业者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聘任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朱建弟认为,目前灵活就业岗位多是基础性、辅助性工作,属于用工企业非核心的业务或岗位,替代性强,导致灵活就业的年轻人普遍面临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
今年两会,朱建弟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灵活就业政策的若干建议”。针对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他建议尽快健全应保尽保的灵活就业保障政策。
朱建弟表示,年轻人灵活就业保障政策涉及公平就业、薪酬待遇、劳务安全、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就业创业扶持、创业失败救助等诸多领域。应当尽快研究推动新就业形态立法,完善灵活就业保障政策,适时实现灵活就业者在薪酬待遇、户籍、住房、子女教育、职业伤害保障等基本权益方面与稳定就业者享有同等待遇,从而增强灵活就业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灵活就业者保驾护航,为他们撑起“保护伞”。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