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实现乡村振兴的三个“金点子”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2022-03-07 08:01:42    慈善公益报

实现乡村振兴的三个“金点子”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摆脱贫困再出发,中国乡村发展迎来新的历史起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何尝不是城里人的心之所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全国两会到来之际,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加油添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产业:乡村产业振兴是重点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治国之道,富民为本。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始终把履行代表职责放在优先位置,尽心尽力为百姓代言。今年她仍然带着关于农村电商发展物流进村工程等建议上北京。

  过去一年,梁倩娟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听取和收集群众心声。为参会积累群众的意见建议,成了她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走访中梁倩娟发现,虽然近几年快递业务发展迅猛,但在部分农村,还存在着快递只能到乡镇入不了村的问题,村民寄收件只能跑到乡(镇)政府所在地。

  梁倩娟积极建言献策,部分建议得到了国家部委的积极回应。履职5年来,作为一名电商从业者她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打开了农村助农增收的新局面,让家乡土特产成了电商平台上的“香饽饽”,许多年轻人在梁倩娟的带动下纷纷回乡投身电商事业。

  在全国政协委员傅军看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因此,今年参会期间傅军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建议要鼓励和引导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并为民营企业长期充分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傅军指出,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经营灵活性,特别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来自乡村、熟悉乡村、了解乡村,这让民营企业在深度融合乡村环境、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需要充分发挥好广大民营企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并为民营企业长期充分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科技:乡村振兴需科技助力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彭益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新兴技术手段为乡村振兴赋能,可以为乡村振兴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只要有时间,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葛建团就抓紧整理一年来的调研笔记,撰写提案。葛建团委员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自己愿做“代言人”,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鼓与呼。

  “四年的履职经历,对我而言,既是领悟责任担当的四年,也是履职收获的四年。”葛建团委员引以为豪的履职成绩,得益于深入调研。在基层调研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时,葛建团委员发现,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的发展态势。但是,目前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制约因素。

  为此,葛建团委员建议,通过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强化农业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农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切实推动甘肃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科技兴农中,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可以促进农村生产效率提升。那么,如何推动农村数字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刘旭光,提出引导农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打造数字化生产线。

  “我认为,要促进北斗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无人机航拍测绘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应用,结合地域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发展。”刘旭光表示,应根据产业现状、地形条件等资源,发展匹配的产业。

  刘旭光建议,鼓励农村文旅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将古村落古街进行互联网宣传、树立乡村文旅品牌,做好乡村IP的互联网推广。推动各地农村特色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实现“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转变,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同时,加快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智慧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主渠道。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应用布局。

 

人才:乡村人才是振兴关键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尚洛)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引进人才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镇长李洪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打造“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议》。

  他建议,需要权威专业的相关学界业界机构,提供相对完善的人才一体化服务,也期盼能够建立全国统一的资质评价体系。李洪亮认为,培养“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可以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让农村农业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天地,也是对乡村振兴的“精准助推”,用社会化服务举措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与此同时,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举措中,重塑耕读文化、重构村落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回归是非常关键的。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善红也带来了《关于重塑耕读文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建议》。他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周善红认为,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渠道扶持和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应建立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机制,在各方面将农村作为与城市同等重要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各种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关系。

  具体来看,中央或地方政府可考虑设立相关奖项,给予返乡创业的杰出人才适度的表彰和相应的个人荣誉,激励和吸引企业家、高校毕业生、在外乡贤和离退休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和居住,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