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2021 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发布
2022-02-23 08:57:0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田山)日前,由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起和执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国内首份高等教育领域大额捐赠专题报告——《2021 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致大额捐赠人的一封信》、高校大额捐赠数据分析、大额捐赠人访谈、大额捐赠优秀案例、“他山之石”、高校大额捐赠亮点表现等。

  《报告》全面梳理了近年来社会捐赠总额前100名的中国高校基金会年报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发现自2015年至2020年共计78家高校基金会接收过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人民币),到账总额303.6亿元。其中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相当于社会捐赠总额的5%,且增速大于社会捐赠。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发起的大额捐赠项目有望超过100个,协议捐赠总额近200亿,创历史新高,高校大额捐赠上升态势明显。

  《报告》首次推出“青云壮志榜”——“对中国高等教育最有承诺的大额捐赠人榜单”。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唐立新从49个入榜大额捐赠人中脱颖而出,并居榜首。明善道总裁赵坤宁正式发布《报告》及榜单后,发布活动现场还邀请多位大额捐赠人代表、高校基金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针对“大额捐赠人如何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议题展开研讨。

  与一般侧重资金体量的慈善榜不同,“青云壮志榜”更看重承诺和持续行动。如参与管理,长期投入等。设定“入榜”捐赠人为2015至2020年与高校基金会合作发起大额捐赠项目的捐赠主体,根据发起大额捐赠项目的数量分为三个梯队。其中第三梯队为2015至2020年发起2至4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二梯队为其间发起5至9个项目的大额捐赠人;第一梯队为其间发起10个及以上项目的大额捐赠人。荣登“青云壮志榜”榜首的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唐立新在2015至2020年期间均发起11个大额捐赠项目,其他47位入榜大额捐赠人分别与高校基金会发起2至4个不等的大额捐赠项目。此外,榜单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专题网页、留本用息3个指标,呈现上榜大额捐赠人参与管理的现状。显示近一半的大额捐赠人有持续参与的意愿和用心,亦对所捐项目的管理和成效较为重视。

  《报告》显示,81%的大额捐赠项目由企业、企业基金会、企业家,企业家个人基金会,或由以上四者联名捐赠。而在其中53%是由民营企业及其基金会捐赠,49%由来自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家捐赠。这一特点与中国整体社会捐赠的主体构成与行业分布相一致。同时,数据显示来自校友的大额捐赠有188个,占比26%,实力证明校友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和最易吸引的大额捐赠人群体之一。

  《报告》显示,位列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即“双一流”)的高校接收了69%的大额捐赠项目和84%的协议捐赠总额,为大额捐赠青睐的第一梯队。同时,流向非“双一流”高校的大额捐赠有显著上升,2020年到账金额占比为23%。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