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发布
2022-02-23 08:56:3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希金)近日,成都市民政局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聚焦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勾勒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多项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改革举措为成都市“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筑了路基。

  《规划》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养老服务和专项社会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十项重点工程为支撑,设置了19个主要发展指标,致力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分级分类、统筹兼顾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精神障碍康复站点镇(街道)覆盖率100%;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基本养育标准和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特殊困难儿童实现多维度专项保障。

  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对独居、高龄、空巢、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访探视和关爱服务,加快建立农村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重点为特困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托养、护理服务,实现农村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应养尽养”、社会失能老年人“需托尽托”。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家庭照护床位6000张,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不低于60%,全市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达1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积极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行业”“智慧养老服务”等创新服务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制定养老服务监管责任清单,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机构实施联合惩戒。

  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实现全覆盖。

  城乡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100个“小区(院落)民主协商提能增效创新示范点”试点建设;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不少于7个,培育品牌型社会组织不少于20个;全市持证社工达到3.5万人,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覆盖有需求的全龄市民;公益慈善类组织达到400家,志愿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规划》将各项指标精准落点到位,重点突出能力提升,推动成都市民政事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