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慈风化雨 善美生活 常熟市慈善总会获评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
2021-12-22 08:29:42    慈善公益报

慈风化雨 善美生活

常熟市慈善总会获评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
 

  慈善公益报(张雨嘉 本报记者 艾捷)日前,江苏省常熟市慈善总会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单位。

  近年来,常熟市慈善总会在全市大力厚植慈善文化,并将中小学校园作为培育慈善文化的主要阵地。去年3月,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发布《“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基于办学特色,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慈善文化引入德育体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推助器”,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精神品格,养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慈善行为的良好生活方式。

  据了解,早在2018年,常熟市慈善总会就提出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同年,辛庄中心小学的教学楼里建成了一条“百米慈善长廊”,长廊内容丰富多彩,以习总书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教诲开篇,记录了上至国家、小到乡镇的善意善举。一个个爱心故事、一张张慈善图片、一篇篇慈善文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这里也有辛庄中心小学学生们的善行印记。辛庄中心小学爱心基金会成立20余年,每年“学雷锋日”前后,学校都会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发动学生捐献闲置的图书、玩具、生活用品,把义卖所得全部注入“爱心基金会”,用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家长、老师、学生组成志愿团队,合作疏导交通、护送学生出入校门,成为校门口一道暖心的风景线。学校还将德善教育与学校特色评弹团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们从身边好人好事取材,自由创作,自弹自唱。如今《德善辛庄谱新声》等一批作品荣登全国舞台,斩获了多个奖项。在“爱心树”上,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了对于爱心的见解:“爱能融化冰雪,爱能打开心扉,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爱会给我们欢乐与力量”“我们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改变世界,请大胆地拿出爱心,奉献吧。”

  在报慈小学,学生们最爱逛的就是位于学校二楼的红领巾超市。琳琅满目的陈列柜上,陈列的是报慈小学精心打造的特色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印有报慈小学的专属logo。学生既可以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善行义举来获得老师颁发的星星卡,再用星星卡来兑换其中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从此,学生们不光以成绩优异为荣,还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展现自我的方式。

  “同学,这道题我来教你。”“老师,我来帮你搬东西吧。”“爸爸,我今天给您洗脚,您辛苦啦。”每一个报慈学子的日记里,都记录着他们“日行一善”的暖心小故事,也见证着他们向上向善的成长蜕变。

  走进梅李中心小学校园,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到代表着不同教育含义的七根彩柱。其中,“青色”利用青涩的谐音,象征孝亲敬老教育。进校门向左走便是“孝爱大道”,大道一侧立着一块迁校志,上面镌刻着学校异地迁建时社会各界爱心企业捐助情况。“正是这些善行,我们才能在这漂亮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要牢记他们,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每当学生走过,老师就会这样介绍。大道另一侧的绿化带里,点缀着古今中外的慈善孝爱名言装饰牌,学生们观赏风景之余,孝爱文化也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心田。慈善大道的尽头,坐落着以“慈善孝爱”为主题的慈善孝爱馆。走进馆内,由常熟市慈善总会组织本土人士推出的《慈爱之歌》便会缓缓响起。馆内外墙壁上,古代二十四孝元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中间长桌上,非遗传承红木雕刻大师丁红发制作的24孝屏风整齐排列,学生在参观学习的同时,还能感受丁红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梅李中心小学,学生们不仅能在学校的小红花广播里,走廊的板报宣传栏里经常捕捉到“慈善”的字眼,还能在班级的晨会课、班会课上,读到或是听到许多梅李本土的慈善孝爱故事,在音乐课上演唱《孝道歌》。

  此外,海虞中心小学以慈善文化为主题开展书画比赛,组织广大学生书写古文经典,引导广大师生成为慈善精神的践行者。孝友中学开发了《孝友德育》《孝友传承》等校本教材,为该校乃至全市学校广泛开展慈善教育创设典范。

  去年,市慈善总会举办了“向上向善”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比赛,在全市收获良好反响。活动共收到全市97所中小学的1012篇作品,优秀作品最终还汇编成《向上向善——常熟中小学生写慈善》一书,发放给全市中小学生传阅。优秀作文还在当地的《常熟日报》上分期刊登,让更多的人分享作品成果,传递向上向善的大美氛围。

  在常熟,“慈善”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一点一滴地浸润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发挥出强大的磁场效应,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慈善的种子正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