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希金)11月1日,《上海市慈善条例》正式实施,成为上海慈善业界的一件大事。从社区基金会到慈善超市,上海市的种种慈善探索从此有了法律依据。《慈善条例》施行后,上海有望借由更畅通的社区慈善链路与更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去孵化培育更多的慈善项目与公益佳作。
为做好《上海市慈善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推动上海慈善步入法治轨道,上海市民政局已积极着手开展《慈善条例》宣传解读与普法工作,向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乡)和相关单位派发8000份《上海市慈善条例》宣传册和2000份宣传海报。组织集中学习,张贴宣传海报,让《慈善条例》普法宣传工作走进社区,走进乡镇,走进人心。
同时,市民政局还将根据《上海市慈善条例》内容,全面统筹梳理出《慈善条例》中亟需推进落实的各项工作,列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通过文件发布、机制建立和配套措施落地等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市民政局还将加强培训,要求慈善工作者及相关人员进一步学深悟透并掌握运用好《慈善条例》。将利用“中华慈善日”“上海慈善奖”评选表彰等重要节点和活动,集中开展《上海市慈善条例》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了解慈善、支持慈善、投身慈善,在上海全市形成“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良好氛围。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上海市慈善条例》共十一章七十四条,涵盖了总则、慈善组织和慈善财产、慈善募捐和捐赠、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慈善文化、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为上海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上海市民政局将联合相关单位,落实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