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张雨嘉 本报记者 叶清)9月24日,江苏省常熟市新时代公益慈善培训基地开班仪式在江苏省常熟市委党校举行。当天,由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商业院副教授钱思雯带来的“慈善第一课”在全市近百名培训对象和镇慈善会负责人标准化培训班上引发热烈反响。
据了解,作为常熟市委党校和常熟市慈善总会为常熟市新时代公益慈善基地聘请的讲师,钱思雯在此次培训中,结合培训班的教育对象和授课主题,将“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融入到课程《三次分配:以慈善公益之手助力“共同富裕”》中,从中国的慈善公益历史讲起,着重讲解慈善事业和如今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广大的年轻干部普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慈善第一课”将慈善文化融入党的“红色教育”大纲,成为常熟市委党校常规培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市慈善总会探索慈善文化培育的又一创新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写进了《决定》。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将“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常熟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六美集大美,建设幸福新常熟”的奋斗目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委党校与市慈善总会结对共建,授牌成立了常熟市新时代公益慈善培训基地。
今年8月5日,常熟市委党校、市慈善总会举行了结对共建战略合作签约和常熟市新时代公益慈善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常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党校校长沈晓东出席了仪式。沈晓东表示,市委党校培养的是年轻干部,青年如“璞玉”,细琢成“明珠”,年轻干部在党校,既要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又要涵养大爱情怀,这样才能成长为人民的好干部。慈善元素在市委党校落地生根,赋能全市干部队伍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城大爱”城市品格的涵养。
据悉,常熟市委党校与市慈善总会结对共建后,本着“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搭、爱心共献”的原则,建立健全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党校与慈善事业良性互动的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格局。共建双方以慈善工作为主线深入开展各项交流活动,明确双方的角色定位,针对培训对象的主体需求,编制教育培训计划,实现良性互动,汇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市委党校帮助市慈善总会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研人员开展对慈善工作的学习调研,宣传慈善法规,解读慈善政策,做实慈善研究,围绕“共同富裕”主题,把公益慈善的内容融入全年培训安排,在本市的每期培训中安排一个课程举行讲座。双方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在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等公益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慈善事业与党校事业的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在全社会营造大爱无疆、仁者爱人的良好风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