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今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河南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台风“烟花”对浙江、安徽等地部分粮食作物和蔬菜大棚造成影响,部分地区农业受灾严重。为了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各地的农技专家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恢复生产,农资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灾区捐助,助力群众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农资捐赠
助力灾区恢复生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发生灾情后,全国各地积极投入到救助中。
为保障河南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需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有关救灾肥储备承储企业下发通知,要求向河南省受灾较重地区投放第一批国家救灾化肥储备,相关企业已按要求向灾区调运。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及时调度救灾农资捐赠接收发放情况,协同交通运输部为救灾农资车辆往返免费通行及沿途服务提供保障;组派专家组深入抗灾救灾一线,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发挥捐助物资最大效用,做好受灾作物促弱转壮、改种补种和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据悉,按照农业农村部提供的各地受灾情况及所需的化肥农药品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磷复肥工业协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保(中国)协会等农资行业协会,组织发动会员企业捐助农资,各捐赠企业将捐赠农资直接送到生产一线,让受灾区域的农户第一时间用上放心农资。截至8月1日中午12时,74家农资企业捐助化肥5000吨、农药460多吨,价值7200多万元。目前已有超过1000吨化肥到达河南灾区。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有400多家减灾救灾专业化机构,投入无人机、地面高效施药机械3000台投入到救灾之中,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农业专家
田间地头指导灾区生产
受台风“烟花”影响,7月下旬安徽省多地出现持续降雨,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淹。随着天气转晴,洪水水位回落,农业救灾和恢复生产进入关键期。
“病了!水稻纹枯病。”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唐代平知道,淹过水的稻田容易发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这次台风,使得他承包的500亩农田中有30多亩被水淹没。唐代平说,被水浸泡后,水稻看着长得挺好,仔细扒开看,部分水稻的根部叶子已经泛黄。
洪水退去,唐代平的惆怅丝毫未减。正当他为今年的秋收发愁时,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农技员许长旺出现在自家田头,俯身查看水稻受损情况,帮他定制了病虫害防治方案。唐代平按照镇农技员的指导,对田间禾苗喷洒了农药。“他们的技术指导真是‘及时雨’啊!”唐代平感慨地说。
在河南,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劳模突击队和科技专家赴梅村蔬菜产业基地,并深入田间地头,就灾后蔬菜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指导。截至7月26日,郑州全市共出动市级专家和技术人员220余人次,深入30个乡镇52个村庄,发放技术手册3000余份。在湖北南漳县,该县薛坪镇是高山蔬菜种植大镇,全镇蔬菜受灾面积1000亩,绝收500亩,南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奔赴薛坪镇受灾一线,指导群众恢复灾后生产。
以较快的速度恢复生产,以较快的速度将暴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各地受灾群众正全力以赴的进行灾后恢复生产,相信有了各界的物资支援,有了各地专家组深入受灾严重区域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定会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秩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