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次考验都成为一份收获
——民政部一级巡视员李波在河南省慈善总会调研抗洪救灾慈善募捐工作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 通讯员 朱雷华)日前,正在河南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的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一级巡视员李波来到省慈善总会位于紫荆山宾馆的临时办公点,调研指导抗洪救灾慈善募捐工作。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慈善总会会长邓永俭,会领导郭俊民、王树山、盛国民、刘高贵等与李波一行进行了工作汇报。
邓永俭介绍说,灾情发生后,省慈善总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抗洪救灾慈善募捐,规范有序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8月1日10时,省慈善总会已累计接收救灾捐赠款物达41.2亿元,其中资金39.47亿元,物资价值1.73亿元;共支出32.04亿元,其中资金30.31亿元,物资价值1.73亿元;向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备待拨付资金7.28亿元。
王树山具体介绍了省慈善总会抗洪救灾慈善募捐工作开展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省慈善总会重点做了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迅速行动,主动作为。7月20日晚,灾情刚刚发生,总会即成立了以邓永俭会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抗洪救灾慈善募捐工作的组织实施。经报省民政厅批准,于21日凌晨对外发布“防汛抗洪 驰援河南”慈善项目,开通线上线下两种捐赠渠道,第一时间与省政府和省民政厅、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以及新闻媒体实现有效工作对接,保持与广大捐赠人及时沟通;二是创造条件,积极募捐。20日当晚,总会办公地点被水围困,断电、断网,已经无法正常办公。为保证专项募捐工作正常开展,7月21日上午,总会设法找到尚能正常运转的紫荆山宾馆,设立临时办公地点。邓永俭会长坐镇指挥,其他会领导按分工抓好落实,全体同志尽职尽责,加班加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和兄弟省、市慈善总会纷纷致电致函,捐款捐物。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一大批爱心企业、机构伸出援手;三是完善机制,规范运作。省慈善总会所有抗洪救灾捐赠款物均依据《慈善法》规定,根据捐赠人意愿和慈善捐赠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拨付方案,及时拨付给受灾较重的相关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慈善会。坚持集体研究,每天召开会长办公会安排部署工作。严格坚持日报告、日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监督。加强捐赠款物管理。先后三次发出通知,与合作公益组织签订《救灾捐赠款物使用协议》,要求各地慈善会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严格按照《慈善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经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坚持快进快出,确保全部用于抗洪救灾工作;四是适度宣传,正确引导。主动和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对接,把每天的捐赠收支情况和整个慈善募捐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媒体对外发布,增加募捐工作的透明度;五是锻炼队伍,赢得支持。面对灾情,省慈善总会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战时工作状态,忘我地投入到募捐工作中,为防汛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得省委、省政府和省民政厅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李波对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应让每一次考验都成为一份收获。目前,抗洪救灾慈善募捐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步,要将慈善募捐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上来。一是加强对捐赠款物使用落地的监督,督促地方慈善组织尽快让受灾群众受益,切实发挥捐赠款物的效益,更好地实现各方面捐赠人的慈善目的,给捐赠人和社会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二是要加强信息公开,详细、持续地跟进捐赠款物使用效果。不但公布接收、分配款物的情况,还要持续跟踪使用情况,指导地方把慈善捐赠款物重点用于民生领域和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加强引导,特别是对一些定向捐赠,引导捐赠符合慈善目的。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媒体关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