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照高林 初心映续篇
——苏州市慈善总会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 通讯员 彭小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学史明理,在于洞悉客观规律;学史增信,在于筑牢信仰根基;学史崇德,在于涵养高尚品质;学史力行,在于实践而后知真。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慈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是为群众解忧、为百姓纾难的温暖事业,是将心比心、心心相映的美好事业,也是近期以来广泛深入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融合、同促共进;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慈善宗旨,突出“扶贫济困、应急救助、社会公益”三大领域,细化“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三大清单,将其具体落实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上来。今年,市慈善总会将实施13类63个慈善项目,把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不变的追求与奋斗目标。
项目设计更精准
救助措施更完善
近日,双耳先天失聪的婷婷(化名)收到“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计划”慈善项目16.8万元的理赔款。这一雪中送炭之举极大缓解了婷婷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所产生的医疗费用。16.8万元的理赔款也成为迄今为止单笔最高赔付。
“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计划”慈善项目是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与平安健康险苏州分公司联合开展的,为苏州市困境儿童免费提供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医疗、意外医疗、住院医疗、意外身故/伤残等保障的健康险。项目于2020年1月1日启动,截至目前已有178名困境儿童获得爱心赔款。
“我女儿的失聪是先天性的,这种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道理我们都懂,但苦于家庭条件不好,在婷婷11个月大时,我们抵押了房产,贷款20余万元,让婷婷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婷婷母亲王女士颇感无奈地说。这些年为了照顾婷婷,王女士几乎不能正常工作,家里全靠婷婷父亲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支撑,既要生活又要还债,过得非常艰辛。因为经济拮据,婷婷左耳的治疗一度搁浅。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王女士心急如焚。直到今年好不容易将债务还清,王女士和丈夫再次抵押房产贷款给婷婷进行左耳手术。今年3月,婷婷完成了左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费用为18.7万元,除去医保报销的1.55万元,还需自费17万余元。王女士通过咨询得知婷婷已经纳入“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计划”项目,随即与平安健康险苏州分公司联系申请理赔。苏州分公司收到理赔申请后,积极协助婷婷父母准备并提交理赔资料。很快,王女士就收到了理赔通知,顺利获得了 16.8万元的理赔款。
“拿到理赔款后,我们立即把抵押贷款还清,无债一身轻的感觉真是太好了!”谈起这些,王女士依旧显得激动。她说:“慈善总会的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计划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为全家托起了生活的希望!”她表示要感谢所有为婷婷康复奉献爱心的人们。
目前,苏州市慈善总会将目光紧紧锁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持续加大救助力度,推出为民惠民的实招硬招,努力让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仅在帮扶救助儿童方面,市慈善总会就开展了16个慈善项目。其中“校园厕纸”项目已为339所中小学配备了免费厕纸,为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贡献力量;出资23.5万元,联合市残联实施“阳光计划”,为144名脑瘫、盲聋、自闭症等残障儿童提供康复支持;出资100万元支持全市街(镇)、社区(村)儿童“幸福港湾”实践基地项目;联合市科协为24所学校安装科普大屏;出资150万元,联合教育部门为83个外来工子弟学校、238所看护点提供防疫物资;联合市教育局、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开展“高(初)三考前心理疏导和激励”项目,开发了21节微课视频、45个主题讲座,通过在线或光盘等形式进行辅导。成立“陪伴高(初)三”讲师团,开展一系列线下菜单式讲座活动,为全市300多所学校、10万多名考生提供考前心理辅导服务;
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妇联开展机关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的“康乃馨行动”,100名爱心妈妈与100名困境儿童相互结对;联合江苏华科事业群慈爱基金会、苏大附儿院和苏大附一院开展“有声七彩梦”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帮扶项目,为0-6周岁患有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儿提供部分手术治疗费用;联合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市85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设立“励志助学金”。
在慈善保险领域,市慈善总会累计开展了14个慈善保险项目,覆盖骨髓捐献者、困难退役军人、民间应急救援志愿者、癌症康复协会志愿者以及抗疫一线工作者等14类人群,受益者达27.86万人。
助老方面,出资200万元资助了7个日间照料中心。出资65万元开展“重阳敬老”系列活动,惠及近2000名老人。
在环保生态领域,与苏州弘化社、省太湖渔管办合作“增放鱼苗·保护太湖”项目,已投入慈善资金约1200万元。今年3月与环保公司合作,实施“零碳家园”公益行动。
在科教文卫体领域,今年携手李良济公司建立“吴门医派现代化医学研究和教育培训基金”。联合残联、体育局资助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体育赛事。联合卫健委开展“AED生命守护项目”。
今年,市慈善总会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依托,对传统慈善项目进行优化升级,创新拓宽帮扶领域,使救助更加精准、力度更大。
“三张清单”更清晰
帮扶实效更显著
“政治为先、扶贫为主、法治为本、文化为魂、创新为要、组织为基”是苏州慈善工作的总要求,“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是苏州慈善工作的总目标,而“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的“三大清单”则是苏州慈善工作的总抓手。
慈善救助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市慈善总会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深入开展查漏补缺,创造性地建立起“慈善需求清单”,以此为据精准帮扶目标对象,并以“慈善再救助行动”进一步实施多层次、持续性帮扶,对象包括低保、低保边缘户,特困重度残疾人,特困职工,困难老人、儿童、学子、退役军人,以及一线环卫工人、外来务工人员等,覆盖面广,帮扶程度深。
关爱困难妇女方面,已出资200万元帮扶275名贫困“两癌”妇女、家庭困难“三八红旗手”和“最美家庭”。关爱困难残疾人方面,出资350万元对320户特困重度残疾人开展“一户一策”亮居改造。联合保险公司出资101万元,为苏州籍1.1万名一、二级精神残疾人,3301名60岁以下中度、重度失能半失能人员,4.2名护士购买医疗或意外等保险。关爱困难职工方面,出资22.2万元联合市总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关爱困难计生特殊家庭方面,出资115万元持续为近360多户家庭提供生活资助、医疗保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爱,今年还将新增“就医陪伴”志愿服务。关爱困难癌症患者方面,携手苏大附一院做好慈善药品发放服务。4年来累计服务6.5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2.86亿元,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优秀标杆奖”。关爱环卫工人方面,两级慈善总会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在五城区全面实施“环卫工人免费体检”项目,惠及6307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方面,联合市律师协会出资20万元,为因劳务纠纷而进行劳动仲裁、法律诉讼的困难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慈善资源清单”汇集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市慈善总会重点通过“新年慈善晚会”“慈善一日捐”“99公益日”三大年度慈善活动募集善款,以联动协同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与能力。目前,苏州两级慈善总会已建立起定期交流、项目合作、宣传联动等机制。医疗教育系统、社区慈善、骨干企业基金会、行业协会等慈善力量日益壮大。
做细做实“慈善项目清单”是市慈善总会理事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包括公布上年度开展项目情况,以及下年度将开展的项目计划。设计制作了翔实的项目书,介绍项目名称、投入资金、救助对象、范围及标准等情况。对项目实施细则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对救助流程进行科学简化,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公平的救助。今年,市慈善总会还重点推进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社区慈善公益基金等项目,旨在以基层群众为圆心、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助力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慈善组织作用,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