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力新农村建设中求作为
北京市密云区慈善协会助力新农村建设二三事
慈善公益报(郭义才 本报记者 叶清)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慈善协会在做好做实扶危济困、帮老助孤、救灾扶贫、助学、助残等慈善项目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有效提升了新农村建设质量,充分展现了慈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大有可为。
密云区慈善协会坚持高点站位,主动融入国家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密云区慈善协会在开展日常善款捐赠和大型救助活动中,注重宣传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仅2019年以来,密云区慈善协会就收到10余家企业、志愿者定项捐款3274.9万元,助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东邵渠镇西邵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生态良好,适宜发展民俗旅游产业,但需要对全村户厕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整体改造,可资金短缺。这一工程刚刚敲定,就得到了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慷慨解囊,共接受捐款560万元,使该村户厕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整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更加优美。素有御皇李子之乡的东邵渠镇也为西邵渠村引来各方游客,增加了村民收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区慈善协会搭桥引线,与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牵手结对,捐款2500万元,对村民的闲置住宅进行包装,使搁置待费的“冷资源”变成活起来的“热产业”,目前已打造精品民宿23套71间。
俗话说: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村民要致富,基础在修路。修一段公路就能给一个村的百姓打开一扇脱贫奔小康的大门,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有着一定的分量。大城子镇张泉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条简易的土路在2017年的一场特大洪水中被完全冲垮,因资金不足,一直未能修复,北京工业大学基金会通过区慈善协会捐赠10万元善款,使中断3年的村级公路打开了山门,联通了外界,村民积攒几年的山货、土特产运出了大山,走进了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6月初,通过慈善网络平台,广东中山八秒照明太阳灯有限公司与区慈善协会取得联系,为密云区每个行政村捐赠两盏太阳能灯,并免费安装在村公共场所,共618盏,合款近10万元,深受广大村民欢迎。
此外,密云区慈善协会还收到两家企业为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迁出的新王庄村捐款152.6万元,用于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日前,企业、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密云正方兴未艾。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