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无障碍建设助残疾人奔小康
2021-06-28 12:28:4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为让广大残疾人充分感受小康生活带来的便利,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通过提升政务无障碍服务能力与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为助残疾人奔小康增添了一份动力。

政务无障碍 便利服务受欢迎

  最近,广东省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特殊人群绿色通道窗口开通了“畅听无碍”服务,听障人士可以通过语音翻译软件,实现无障碍沟通。听力障碍者刘文娟感受了“畅听无碍”服务的全过程。

  当天,刘文娟来到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咨询面向残疾人的电商培训情况。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她来到特殊人群绿色通道窗口,通过平板电脑上的软件,与工作人员通过文字沟通。据悉,这款软件不仅可以将语音转化成文字,也可以通过后台客服,视频连线手语老师进行现场翻译。

  据了解,目前惠州共有持证听力言语类残疾人近6000人。为了帮助听障人群排忧解难,惠州市残联积极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通过这项无障碍服务让听力言语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家庭、融入社会,通过科技辅助帮他们打开沟通的新窗口。

  在安徽,桐城市创新“三进三送”服务,通过惠残政策进家庭、办证服务进家庭、结对帮扶进家庭,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妥帖细致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贵州省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对残疾人开展陪同式帮办服务,受到前来办理相关事项群众的好评。

起居无障碍 提升生活品质

  早上起床,家住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镇郭口村的郭卫华沿着屋内的全方位扶手,跟随着语音门铃的提示进入厨房,熟练地使用语音电饭煲为家人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而这一系列的生活便利设施,都得益于东阿县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

  据悉,2017年以来,东阿县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项目以残疾人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满足了残疾人对生活和出行的基本需求。

  “在为每户残疾人设计改造方案时,我们都会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居家条件,按照出门难、如厕难、洗澡难、做饭难等‘堵点’进行分类。”东阿县残联理事长张锋介绍说,通过设立扶手、太阳能、护理床、低位灶台、防褥疮床垫和坡道改造等16项‘菜单’,采取量体裁衣式个性化、人性化、实用化改造,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东阿县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已经惠及2100余户贫困重度残疾人,真正做到了改造一家,受惠一家。

  在浙江,杭州无障碍家庭改造扎实推进,已基本做到一户一案、应改尽改。截至目前,家庭无障碍改造总数已达130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达99.6%;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残联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计划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58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份沉甸甸的小康梦里,凝结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也凝聚着千秋大地残疾兄弟姐妹们的期盼。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