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与善“童”行 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教育示范学校之路(三)
2021-06-16 08:14:30    慈善公益报

与善“童”行

——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教育示范学校之路(三)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 通讯员 梁文龙 黄海霞)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天性好动、好玩。关天培小学立足在“动”上做文章,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慈善文化的魅力;在“玩”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玩”出品位来,在“玩”的情境中,让慈善文化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

  “要用鲜活事例,趣味活动、智力竞赛等手法,吸引小学生去体验慈善文化。”淮安区慈善总会会长王国权经常与学校慈善分会一道商讨创建工作:“在不同的情境中,让同学们对慈善文化产生兴趣。”

重在体验 与人分享

  慈善文化教育体验馆是学习和体验慈善文化的好去处。同学们说“这里很好玩”:一是体验馆通过声光电表现手法,给同学们“讲述”历代先贤对慈善的论述、慈善立法的全过程,了解慈善校史、慈善先贤人物事迹、全区慈善事业发展历程、学校慈善活动开展情况,同学们从中学到许多慈善知识;二是有电子答题竞赛、有互动积分奖励、有参加体验的电子档和照片、留言上传;三是在慈善阅读区有大量的慈善内容的书籍可供阅读,通过“爱心漂流屋”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互换图书;四是可以加关注,将体验馆“带”回家,与家人和小伙伴们分享。

  慈善文化长廊是同学们特别喜欢驻足的地方。据该校校长陈大春介绍,慈善文化长廊全长200米,宽6米,分为走近慈善、学习慈善、传承慈善三大区域,是慈善文化教育体验馆的延升和补充。与关天培英雄广场、慈善漂流屋、至善园、慈善文化教育体验馆遥相呼应,构成立体式慈善文化教育基地,让师生更加深入了解学习慈善文化,增加多种互动性、趣味性、展示性、全方位宣传学习践行慈善文化。五年级一班高筠雅同学说:“我们原以为帮助困难的人就是慈善,现在我们在体验馆对慈善有了全面认识。”

人人参与 各显才智

  表现欲是儿童心理特征之一,具有求奇求变求新的创造意识。该校科学地加以引导,通过举办校园慈善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搭建起表现的舞台,让同学们尽情展示理解慈善文化的才智。

  “慈善故事大家讲”精彩纷呈。去年12月9日,经过班级初赛、年级组决赛,18名同学在2200名同学中脱颖而出,作为优秀选手,参加了“慈善故事大家讲”校园总决赛。为了将慈善故事讲得更生动,更能打动人,赛前,选手们充分准备,进行了模拟演讲,胸有成竹。比赛时,小选手们沉着冷静、目光炯炯,伴着或缓或急的乐声,或深情讲述慈善家们的感人事迹,或激情抒发对慈善家们的由衷敬意,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深受感染,赞叹声和掌声不断。经过激烈角逐,黄轩驰、于欣彤、王思懿等7名学生荣获一等奖;顾子川、张凌萌、樊小熙等11名同学荣获二等奖。

  “慈善短剧大家演”好戏连台。去年 12月25日,“慈善短剧大家演”校园总决赛如期举行。各年级选手们表演的作品,嬴得了现场观众与评委老师的掌声。四年级组的《慈善点燃爱心》短剧获得特等奖;三年级(7)班表演的《掌声》和五年级组的《将慈善进行到底》短剧获得一等奖;二年级组《将慈善进行到底》和《爱一直在路上》的短剧获得二等奖。

  “慈善基金大家聚”聚沙成塔。同学们纷纷化身为“基金筹备爱心小天使”,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塑料饮料瓶、废旧纸盒、废旧书本等收集起来,并按要求统一存放于校保管室的分类回收袋里,由专人联系变卖。两个月来,他们将变卖废品所得的1215元,全部交给学生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

  “慈善征文大家写”真切感人,征文大赛历时半个多月,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收到征文180多篇;“慈善活动大家拍”作品美不胜收,活动收到摄影作品200余件,同学们用镜头的语言叙述师生们在这次活动中的感人瞬间,作品从多角度反映了关天培小学文化建设特色和师生精神面貌;“慈善美景大家画”妙笔生花,收到作品500多幅,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创作,每一幅绘画作品,展示出学生的艺术才能,体现了他们用心向善的思想;“慈善歌曲大家唱”童音甜润……

日行一善 持之以恒

  “日行一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该校实行慈善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倡导“日行一善”活动,建立了“日行一善”储蓄卡,就是给每位同学建立一张“日行一善”储蓄卡,每做一件好事,就在储蓄卡上加一分,激励学生向善、行善、从善,培养学生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心,让同学们在参加100个慈善公益活动中,存善心,做好事,当好人。

  “小水滴助学基金”受到社会各界赞誉。今年2月,新学期开始了,关天培小学慈善文化节发起的“慈善基金大家聚”慈善公益基金筹集体验活动转化为 “小水滴助学基金”,引导同学们搜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拉罐和塑料瓶,清洗、压扁后,于每周四下午,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回收,经过整理后变卖。学校成立了由学生代表与家长代表组成的基金管理小组,在慈善文化长廊定期公布基金情况,每年年底出具“小水滴助学基金”的筹集、使用报告,提请区慈善总会、家长委员会、校教代会审核。再通过班级申报、年级初审、基金会领导小组讨论、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审核批准,基金用于资助本校100名家庭困难学生,并为在本校就读的孤残儿童过一次生日、购买一次图书、组织一次集体生活体验、开展一次远足活动、春节添置一套新衣服。

  “我是慈善文化传播者”吸引同学们踊跃参加。开展了“走进养老院·奉献爱心”活动;举行“心系环卫信守不渝,情暖寒冬文明同行”大手牵小手周边环境保洁活动,还向环卫工人赠送了260双手套、50袋姜茶、120箱旺旺食品;举办“跳蚤小市场·爱心大世界”慈善义卖活动,募集善款3109.5元,全部捐献给淮安区慈善总会关天培小学分会……每一项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从他们银玲般的笑声中,记者感受到了每个孩子都有颗纯洁善良的心。

  “慈善之星大家评”激发同学们争做“小小慈善家”。该校以“校园慈善文化节”为契机,举行了“慈善之星大家评”活动。评选过程中,学校师生纷纷为慈善公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投票,经班级公开选举、年级组推荐,最后姜雨轩、樊小熙、杨佳琪等百名学生被评为“慈善之星”。

  河北省清河县慈善总会和教育部门的同志在实地调研创建工作后认为:“关天培小学创建工作创新路子宽,创新措施实,校园慈善文化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是个好样板。”山东省临沂市的同志在看到该校创建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后说:“关天培小学不搞花架子出实招,不做表面文章求实效,不图虚名见真功,他们的创建做法值得学习。”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