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代表委员话慈善
2021-03-14 22:10:4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慈善事业是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崇高事业,是社会繁荣、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就慈善话题纷纷建言献策,发表许多真知灼见——

全国人大代表何金碧:

四措并举为慈善信托注入发展活力

  何金碧认为,慈善信托总规模在慈善捐赠中所占比重依然较低,另外,慈善信托体量普遍较小,一般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托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依然较低,这暴露出慈善信托制度的某种困境,比如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慈善信托财产类型单一、缺乏对受托人的制衡与监督等。

  对此,何金碧在建议中提出了四点具体措施。一是完善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慈善信托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激励手段。二是拓宽慈善信托财产来源。应充分完善非现金慈善信托的财产登记制度,广泛运用股权、房产等非现金信托财产设立慈善信托,简化非现金捐赠过程,为受托人减轻工作量,进一步发挥信托制度持久的优势,形成慈善支出持续来源,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扩大慈善受托人范围。应允许医院、学校、科研机构、养老院、孤儿院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担任慈善受托人,同时允许信托公司与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联合担任慈善受托人。四是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制。从委托人捐赠到受托人保管捐赠资产,最后到受益人接受捐赠,在全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信息的透明程度。

全国政协委员方明:

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

  要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整合各方服务资源,优化社会组织结构,着力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质量。他建议,积极引导、指导、鼓励发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平安建设、公共服务和为特定群体服务等专业型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和规范管理。以党建引领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开展学习培训、观摩实践等活动,准确把握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方式和特定作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突出作用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全国政协委员黄燕苹:

建议实施银发志愿者行动计划

  “我国拥有巨大的银发志愿者人力资源,很多刚退休的老人闲来无事,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黄燕苹说,“相比于青年人来做社区工作,比如社区食堂、社区文化活动等,这些刚退休的‘年轻老人’更有干劲。”黄燕苹建议,成立中国银发志愿者协会,制定银发志愿者行动指南,发布《中国银发志愿者标志基本规范》,在银发志愿者服装、装备、工作站、室外展示等主要应用场景的呈现上提供便捷使用的规范。鼓励在银发志愿服务站点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激励互助养老发展,实现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鼓励推动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建立慈善对接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金来源多元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