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2021-03-10 09:51:3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成为今年两会不折不扣的热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纷纷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加快促进乡村产销对接

  在当前农村市场网络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减损保质课题,对于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建议,将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作为城市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节点基地等作为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给予公益性设施建设优惠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也指出,如今的农业问题还很多,例如农产品品牌化不完善、产销无法对接、产业结构失衡等,这些都让农产品难销售、卖不出高价、回报率低。为此,他提出,应该大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农业品牌化,开通产销渠道。

  俞学文还称,产销不对接不仅是没有利用好互联网,也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有关,应该打造“最先一公里”,弥补农业发展的短板,例如数字化农业设施的建造,提升农作物的附加值,从而保证农民的收益。

开启数字化乡村建设

  近日,借着全国两会的春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直播间,在镜头前向网友展示本土特色的苗绣、茶叶、牛肉等农副产品,而这都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不仅向广大网友推荐各地的特色好货,分享乡村经济建设的新成果,更是解决了农产品上行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王萌萌深有感触。她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魏明认为,想要打造好乡村振兴,就要大力推动信息化水平,开启数字化农村,从而引领农村新发展的机会。魏明建议,政府可牵头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并布局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创立示范园区,并大面积推广。

培育信息化时代的“新农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很多年轻人希望到大城市去创业、施展个人才能。乡村人才流失相对严重。如今,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巢引凤是基础,留住人才是关键。

  “目前,国家出台了支持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但还不够,还需加大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建议,要推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组织开展对接活动,做足做好筑巢引凤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应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创业人士等青年力量返乡回乡发展。刘文新认为,要营造有助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乡村振兴的人才导向,把返乡回乡青年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对待,享受优惠政策中的有关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题。还要建立青年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面向“三农”创业、创新、创富的活力。

  此外,两会上还有很多企业家代表委员提出乡村振兴相关建议和提案。如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国家以补贴形式支持应届生到农村就业;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建议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建议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等。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