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杜超)“西藏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山西即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一个个响亮、自信的声音出现在近日各地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会上。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贫困“摘帽”了、收入涨了、就医用药也更便宜了……各地政府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民生成绩单。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全村现有藏毯编织、装修装饰、手工缝纫等多个合作社,村集体于2020年11月成立的园林绿化公司开业仅2个月,就盈利11万元;村里的产业兴旺,增收途径越来越多,幸福感获得感满满。”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第一书记索朗央吉这样说。
在西藏,2020年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西藏全年经济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率先做到确诊病例清零,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山西,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总结:该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在河南,2020年全省剩余3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十三五”期间,河南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在广西,困扰壮乡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也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广西全区剩余的2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在就业方面,各地积极保就业稳民生,促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得到增长。“十三五”期间,重庆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6元、16361元。在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2020年,保居民就业是重庆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则是重点就业群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6万人。
面对疫情对就业带来的空前压力,河南帮助1373万农民工返岗复工,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2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万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60.7万人,新增返乡创业16.4万人,带动就业74.7万人。
广西也在过去的一年里帮助8.6万家企业稳定职工295.7万人、返岗复工农民工1260.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6.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2.77%的较低水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两会对地方发展作出了新布局,努力实现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重要目标由经济、科技、市场、教育、文化、法治、生态等众多领域一个个具体目标组成,共同勾画出了一幅面向光明未来的目标路线图。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