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广西推进“三非”扶持政策落地显成效
2021-01-22 13:49:0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杜超)多年来,为确保小康路上“不少一户、不落一人”,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在“三非”(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帮扶上不断创新举措。各地紧密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和广西“九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推进了“三非”工作有序开展和落地生根,取得了实效。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持续推进“三非”扶持政策,积极深入相关县市(区),督促指导了8个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和200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进一步巩固了全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了全区脱贫攻坚的质量。

扩大扶持对象覆盖面

  自治区在制定出台“三非”八条扶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非贫困人口的扶持对象覆盖面,强化、细化扶持力度和措施。对照贫困县脱贫摘帽“九有一低于”10项指标,确定重点扶持的8个非贫困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大幅完善,经济明显回升。

  据悉,8个非贫困县2020年剩余的28个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指标均已达标,剩余贫困人口7967户24487人各项指标均已通过“双认定”核验,贫困发生率全部清零。对照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12项指标,全区确定重点扶持的200个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子女无一人因贫辍学,并全部加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两卡”应办尽办。同时,全区实现了10487户生活比较困难的非贫困户享受差异化扶持政策全覆盖,一大批非贫困人口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做好各项扫尾工作

  在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支持下,8个重点支持的非贫困县、200个非贫困村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目标任务全面告捷。战役目标内的2个县级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2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等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2个,其他新建学校4个,完善学校建设742个,已于2020年秋季开学前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2019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含修缮)任务5230户,已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2020年新增需完成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754户,已全部竣工。2020年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共90个,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受益人口达15.45万人。截至2020年12月20日,8个县2311个项目,总投资42236万元,已全部竣工并验收交付使用。

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自治区除了积极推进扶持政策外,还大力发展本地扶贫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以来新引进龙头企业6个,新增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3个,提档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5个,新增种养农民合作社179个,对6657户有劳动力且愿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安排了产业扶持资金扶持发展产业,促进了稳定增收。另外,共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1716人次,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发公益岗位17447个,其中临时性公益岗位7001个,实现了贫困人口39685人就地就近就业。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县级财政统筹各类涉农资金、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非贫困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慈善公益报》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12月,广西8个非贫困县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经营性总收入达9995.15万元;200个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已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超过5万元的村有169个,超过10万元的村有22个,超过20万元的村有9个。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