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路笃书 本报记者 艾捷)日前,山东省济宁市慈善总会2020年度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暨第14个“慈善公开周”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济宁市慈善总会会长贾丽建出席并讲话,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刘锡玉、副监事长李志文、副秘书长杨东旭等出席,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殷令喜主持活动仪式。
仪式上,刘锡玉通报了济宁市慈善总会工作情况。自2020年初以来,济宁市慈善总会突出慈善捐助主责主业,积极筹措慈善资金,扎实开展慈善救助,大力推动慈善服务,取得了新的工作成绩,在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3个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共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赠1.48亿元、拨付抗疫款(物)1.77亿元;募捐其他慈善款物1.76亿元,投入慈善救助项目资金1亿多元,帮扶解决了5.72万户城乡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扶贫协作重庆市万州区和对口支援新疆英吉沙县社会反响良好,英吉沙县委、县政府为此发来了感谢信,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赠送了“大爱无疆 情深谊长”锦旗。
贾丽建指出,社会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全市各级慈善总会组织及其慈善活动都要始终把公信力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做好慈善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公开——信任——捐赠”的良性循环,为慈善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贾丽建强调,聘请社会监督员、实行“慈善全公开”是济宁慈善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全市慈善总会组织自觉加强、主动争取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慈善公信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举措。全市慈善总会组织要树牢“监督就是关爱”的理念,积极支持社会监督员开展工作,为社会监督员开展监督活动提供依据、创造条件,认真梳理分析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监督成果有效转化。希望社会监督员发扬传统、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履职担当,坚持既挑毛病、查漏洞,又出主意、提建议,认真履行好慈善监督职责,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同时向周边的群众宣传好慈善政策、慈善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慈善工作的认同感,提高慈善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推动形成人人向善、人人为善的浓厚氛围。
活动仪式结束后,市慈善总会领导和社会监督员以及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功能区慈善分会有关负责人参观了设在市慈善总会荣誉室的第14个“慈善公开周”活动现场,现场摆放着财务账目、审计报告、救助档案等各类工作资料,敞开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据介绍,济宁“慈善公开周”活动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第14个“慈善公开周”活动,自2020年12月24日起至12月30日结束(为期5个工作日)。
据悉,济宁市慈善社会监督员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自2006年以来,济宁市慈善总会已先后四批聘请社会监督员309名,持续对全市慈善总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有效树立了慈善工作良好形象,推动了慈善工作的健康开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