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叶清)江苏省常熟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牢记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初心使命,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目前,全行贷款总额近1200亿元,服务常熟超1万家企业、近4万家个体工商户,支持近70万人次就业,年度税收贡献超8亿元。常熟农商银行还被评为“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江苏省慈善之星”。
成立近二十年来,常熟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在常熟农商银行的全部贷款中,超6成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超7成的信贷资金投向涉农领域,近8成的信贷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实体成效显著。
常熟农商银行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指示精神,在全国发起、设立了31家村镇银行,其中有22家在中西部县域地区,把常熟母行普惠金融的经验与实践复制到更广阔的祖国大地,这31家村镇银行覆盖了5个省、15个省级以上贫困县,帮助2200多人直接就业,通过信贷投放带动超10万人就业,“输血”与“造血”并举,倾力扶持落后地区脱贫致富。近二十年持续稳健发展,为常熟农商银行立足自身行业、参与支持慈善事业,奠定了牢固基础,提供了充裕源泉。
慈善不仅仅是物资善款的简单捐助,更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把它当作一项工程性的事业持之以恒地来做。
常熟农商银行秉持“普惠金融、责任银行”发展理念,于2013年创立全国农商行首家慈善基金会——常熟农商银行慈善基金会,科学规划公益项目,积极拓展捐助渠道,积极传播慈善理念,为构建和谐、公益社会积极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常熟农商银行共向慈善基金会捐赠注资3167万元,该慈善基金会共接收各类捐赠4278万元,对外捐款共计1225万元,对湖北、甘肃、贵州、陕西等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合计捐献教学物资和助学金418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熟农商银行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江苏省慈善总会和常熟市慈善总会向湖北和常熟等地累计捐款470余万元,并向常熟医学检验所捐赠两台总计价值108万元的医学设备,定向用于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2017年12月,常熟农商银行向常熟市慈善总会认捐5年内不少于1000万元善款,并与常熟市慈善总会、常熟市慈善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标志着常熟农商银行的慈善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全面参与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有了新机制。
常熟农商银行开展的“飞燕助学计划”项目,在鄂甘贵陕地区爱心助学和爱心支教的基础上,2019年开始资助本科院校的贫困家庭学子每年8000元助学金,共资助91名符合标准的大学生72.8万元,并计划首期3年出资300万元用于资助;开展“雏燕支教”项目,4年共组织83名员工志愿者远赴甘肃、恩施、贵州、云南四地开展了5批次支教活动;开展关爱老人项目,连续6年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水磨粉,共发放超98万斤、受益老人超61万人。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常熟农商银行将慈善融入企业价值观,发动全行员工广泛参与,用慈善公益的“星星之火”铸就关爱社会的“燎原之势”。目前,常熟农商银行以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保障,党工团妇共同合力,向全行各机构和网点延伸出去,形成了一支超1600人的志愿者队伍,打造了“飞燕公益”品牌,多年来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各项公益活动,帮助了一大批困难群体和个人,播撒了乐于奉献、普惠大众的爱心种子,也让大爱深入员工内心、成为共识,传承延续公益初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