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成都市慈善总会贯彻落实《慈善法》见力见效
2020-08-31 10:42:35    慈善公益报

以法治善 依法行善

成都市慈善总会贯彻落实《慈善法》见力见效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四周年。四年时间,慈善意识植入民心,使大众看到了慈善于社会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看到慈善维系人心、联络命运、彰显人性、治理国家的价值所在;四年实践,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已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向依法治善、依法行善的方向加速运行。《慈善法》实施四周年之际,《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访了四川成都市慈善总会,展现该法规实施以来,一个省会级城市有法必依、依法治善的印记。

  近年来,“友善之城 尚善之都”慈善理念渐入人心,这离不开成都市慈善总会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募捐方式、扩大救助范围等方面的努力,更得益于对《慈善法》的贯彻有力、落实见效。日前,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成都市慈善总会贯彻实施《慈善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慈善法》颁布以来,成都市慈善总会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以致用 完善规章制度

  自2016年9月《慈善法》正式实施以来,成都市慈善总会在市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带头贯彻落实《慈善法》,及时进行慈善组织认定申请,于同年12月获得成都市首批慈善组织认定,并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2016年以来,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大力加强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善的业务能力,邀请了慈善法立法课题组核心成员杨思斌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慈善法相关培训12期,开展慈善法知识竞赛1次,分2批次派10余名业务骨干赴北京、郑州学习。”成都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民政部出台慈善法相关配套政策后,及时组织员工学习,真正让慈善工作者成为学法、懂法、执法的明白人。

  成都市慈善总会坚持依法行善,狠抓制度建设,依据慈善法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出台了《委托执行公益慈善项目财务管理指引》《基金管理办法》等30余项制度,并完善了《成都市慈善总会章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依法治会的能力。

强化监督 依法募款开展活动

  成都市慈善总会严格依据《章程》进行机构治理,成立监事会并参与慈善活动和议事会议。为强化监督,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和确保资金使用合法规范,还建立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第三方监督评估体系、内审制度等机制。

  据悉,2016年以来,成都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达9.35亿元,含资金2.63亿元,物资6.72亿元。其中,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网络募捐,筹集善款达4200余万元;依法设立慈善信托7笔,资金达418.88万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慈善总会迅速行动,秉承依法依规、捐赠自愿、公开透明原则,开展抗疫慈善捐赠和信息公开工作。筹集抗疫款物2214.25万元,支出善款2129.92万元。

  “2016年以来,我们将救助范围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逐步扩大到促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并从项目立项、实施、监督评估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主动公开信息,确保项目管理专业、规范。”该负责人介绍。这是市慈善总会在依法实施慈善项目、规范项目管理方面主动作为的体现。据悉,2016年至今,该会累计实施了1500余个慈善项目,支出款物达8.74亿元。

  此外,该会依法举办慈善活动。其中,围绕“友善之城·尚善之都”城市慈善品牌,将成都慈善文化月活动调整到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当天联动区(市)县共同开展。同时,每年还举行儿童保护周、老年保护周、成都公益慈善交流会、成都企业社会责任沙龙、成都公益慈善嘉年华等大型慈善活动,大力宣传慈善法,传播天府慈善文化。

主动公开 善款与信息透明化

  目前已累计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上披露信息593条,这是成都市慈善总会按照慈善法要求,把善款与相关信息装入“透明口袋”的实质落地。

  这些数据包括及时披露的募捐、慈善资金使用、项目进度、慈善活动开展、慈善信托、年度工作报告等情况。此外,市慈善总会还将年度报告、管理制度、捐赠情况在官网对外公开。近两年来累计在门户网站公开各类信息15766条,大大增强了组织公信力。

  “通过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会贯彻实施《慈善法》情况的检查,我们清醒认识到,依法治善、依法行善永远在路上。”成都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行善,不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推动成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慈善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