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张光权 王超明 本报记者 张迎迎)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有一群在外打拼的爱心人士,他们致富不忘家乡,主动参与区扶贫开发协会、乡贤会、新联会等关爱家乡的社会爱心团体,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植根在了贫寒学子心里,成为云溪大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再苦再难
捐资助学的钱不能省
“纳溪是我家,献一点爱心,支持家乡的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日前,纳溪区丰乐镇中华村的李铁刚专程来到纳溪区扶贫基金会,捐赠扶贫爱心资金100万元。
谈及爱心捐赠的动机,49岁的李铁刚依旧回忆当年求学路上的心酸。他家里兄妹七人,年幼时由于家庭条件差,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接济下,才顺利完成中专学业。从那一刻起,他就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有钱了,一定要报答乡亲们的恩情,捐资助学、扶危济贫,不让家乡的孩子泪洒求学路。”
完成学业后的李铁刚,在建筑工程、餐饮等行业摸爬滚打20余年,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李铁刚便开始捐资助学,支持家乡发展。
资助贫困学子,为“栋梁工程”捐款,出资40万为村民修路,捐资5万改善丰乐中学办学条件……3年来,李铁刚先后在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支持家乡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捐资200余万元。
“每当看到一个个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改变命运,村组公路通车后村民收入增加,内心深处就多一份喜悦。”李铁刚说,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很大,他的11家餐饮连锁店只剩下3家,但不管如何艰苦,如何困难,捐资助学扶危济困这个钱绝不能省。
李铁刚只是纳溪区众多爱心人士热心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如今,捐资助学、扶危济困、修路建塘的善举已在纳溪区蔚然成风,在他们影响带动下,受助的学子纷纷感恩社会,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感恩回馈
帮困难学子圆梦
“我这个月的100元捐款通过微信转过来,请查收。”今年4月 10 日,纳溪区扶贫基金会财务工作人员接到了远在上海工作的栋梁学子黄雅兰的电话。
黄雅兰家住合面镇周咀村七组,全家5个人,弟弟在读小学,妹妹在读高中,父母均在外务工,黄雅兰读本科,区贫基金会将其纳入资助对象进行资助。2020年3月黄雅兰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后领取工资的第一个月就向扶贫基金会捐赠100元,并表示将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元捐赠纳溪扶贫基金会,资助纳溪的学弟学妹们完成学业。
“等以后的条件好了,我会加大捐赠力度。”黄雅兰说,从接受资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心里下决心,等自己步入社会挣钱以后,要将这份爱与责任接力传承下去,帮助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走进大学校园的弟弟妹妹们。
“去年12个同学共捐款1.4万元。等今年的栋梁工程捐款倡议发出之后,肯定会有更多受到资助后参加工作的栋梁学子们‘回家’。”区扶贫基金会负责人介绍道,很多困难学生已实现了从受助者向资助者的蝶变,并以各种方式感恩回馈,接力续爱。
今年,纳溪区“栋梁工程”捐款倡议还没有全面铺开,已募集爱心资金110万余元,等各高校的录取消息公布之后,将对全区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应届高校在读(含高职及普通高校专、本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自2008年以来,纳溪区已募集爱心资金1396.5万元,资助2739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目前有1800余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正努力工作积极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