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 本报记者 王希文)5月22日,《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取得新进展。截至4月底,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累计直接结算103万人次,医疗总费用2.41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41亿元。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所有统筹地区,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5617家,累计结算102.61万人次,医疗总费用2.4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4亿元。
西南五省首批试点地区覆盖重庆、四川省本级和成都市、云南省本级和昆明市的城镇职工参保人员,贵州省本级铁路和电力系统参保人员,开通149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和321家联网定点药店,累计就医购药个人账户直接结算3943人次,医疗总费用85万元,医保基金支付83万元。
2019年12月26日,京津冀地区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正式启动,首批试点覆盖了北京和天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河北省本级、保定市、廊坊市、邯郸市和雄安新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开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雄安新区)、邯郸市涉县医院、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截至4月30日,累计结算323人次,医疗总费用9.53万元,医保基金支付3.06万元。
此外,异地就医线上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展。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咨询电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开通和定点医药机构联网信息、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地区信息、异地就医备案记录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等信息均可通过登陆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
目前,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陕西、宁夏和新疆等17个省区的51个统筹地区作为试点地区已陆续开展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相关试点地区的参保人可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在微信中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按照提示自助办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