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离不开各部门的严防强守,而困难群众的安全感靠的是民政部门的保障兜底。《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东营市民政局在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时,稳步推进特殊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确保困难群众在疫情防控和扶贫帮扶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疫情期间,我们努力做到‘四应四尽’,全力以赴为全市困难群众交上合格答卷。”东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应四尽”是指对生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助力养老机构实现应养尽养,对特殊群体应帮尽帮,以及对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
据介绍,疫情期间,东营市民政局建立了困难群众定期联系走访机制,目前走访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困儿童、农村“三留守”人员等困难群众21195户、33269人,对4291户、4380人发放防疫和生活物资,对17617户、24786人宣传防控政策,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对申请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先行救助,暂停低保动态退出机制。对新申请人员,实行全程网上办理,疫情期间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157人。
为进一步加强机构内部疫情防控,市民政局设立了56间隔离室。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应急支援队伍,对突然发生疫情、无法自我处置的养老机构给予紧急援助。积极协调防控物资,为养老机构发放口罩4000只、消毒液10吨。严格落实此前山东省创新推出的《老年人心理防护指导手册》,加强在院老年人的心理调节防护。在关心关爱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方面,市民政局选择3处养老机构,为医务人员家中老年人免费提供临时托养服务。全面完成养老机构613名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了做好政策帮扶,市民政局提请市指挥部出台相关政策,将养老机构纳入社会化捐赠物资调配范围,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确保应急使用。为全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运营补贴共计195.9万元,用于购置必须的疫情防控物资、适当提高老年人生活标准、发放护理员岗位津贴、水电气等机构运行费用。
同时,市民政局进一步强化疫情期间对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职能作用,详细了解儿童群体情况、宣传防控知识。加强家庭寄养儿童疫情防范,对寄养家庭的情况开展摸底排查,并坚持每日电话随访。除了及时足额地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还为全市77户孤困儿童实施临时救助,一次性发放价值300元的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此外,市民政局积极挖掘城乡社区联防联控优势,依托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做好隔离人员、空巢和留守老年人以及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保障及帮扶工作,实现摸排全覆盖。主动联系春节期间返家的792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妥善做好院外基本生活安排。不断完善民政、残联、扶贫三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发放“两项补贴”,目前已发放485.53万元。
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容易成为流动的病源,为了切断病源,东营市民政局规范求助接待、安检登记、站内防控等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入站、在站人员身体检视和隔离观察工作。县区设置临时安置点、隔离点。街头救助携带防护用品,现场给流浪人员测量体温、发口罩,对不愿入站的人员发放御寒物资和食品,教会他们在疫情期间做好自我防护。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市民政局协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大街面巡查频率频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人,对他们实施了全方位的温情救助与严格防护。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