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诗锦)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是联防联控的主战场。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慈善公益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进展”第47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关心关爱在防控一线奋战的广大社区工作者,黑龙江省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实施意见》,推出五项举措,关心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激励他们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担当作为。
据黑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袁绍志介绍,截至3月中旬,黑龙江省内各地为社区配发口罩410万只、防护服8万件、消毒水和酒精近600万升、非接触式体温计近2万只。为了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城乡社区工作者疫情防控和自身防护能力,省民政厅先后发布《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自身防护的通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的宣传短视频》《社区工作者摸排走访注意事项》,省卫健委编写知识问答手册,面向城乡社区工作者组织疫情防控知识线上培训。
同时,黑龙江省还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为一线社区工作者发放补助,各地在落实好城乡社区工作者现有报酬保障政策基础上,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社区(村)“两委”成员、社区(村)专职工作者等一线城乡社区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工作补助,省级财政对各地所需资金给予补助,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各地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81亿元,约10万名社区工作人员得到了疫情防控工作补助。全省各地抽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支援城乡社区疫情防控,有效缓解了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
省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发疫情防控非全日制临时社区公益岗位的通知》,开发临时性社区公益岗位,帮助困难群体临时就业,及时充实社区工作力量。此外,在营造良好氛围上,加大对社区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截至三月中旬,各类媒体宣传报道黑龙江省社区防控工作8500余篇次,选树和宣传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人物1800余人次;黑龙江各地广泛动员社区居民使用龙江健康码,提高社区人员管理的便利化程度,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工作负担。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黑龙江省各地将加快构建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支撑体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提升社区人员管理、社区服务、秩序维护等工作效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