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记奋斗在抗疫战线的南京慈善人
2020-04-08 00:37:13    慈善公益报

用坚守传递爱心力量 用奉献书写人生答卷

——记奋斗在抗疫战线的南京慈善人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 通讯员 章小怡)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个彰显慈善力量的宽阔平台;这是一场与疫情竞速的爱的突击,更是一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慈善征程。南京慈善人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是工作者也是“逆行”者。

抗击疫情彰显慈善速度

  疫情就是慈善集结号。大年三十,江苏省南京市慈善总会聚爱抗疫的大幕就迅速拉开,第一时间启动慈善应急响应。

  慈善的速度体现在响应快。南京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发起抗击疫情公开募捐项目,迅速对外公布24小时捐赠热线,针对社会咨询做好解答接待,引导社会各界依法依规参与慈善捐赠。1月27日即向各区慈善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市慈善组织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慈善速度体现在“互联网+”。截至目前,通过南京市慈善总会网络项目平台捐赠的人数达1.73万人次,金额超207万元。指尖力量彰显了慈善的速度与温度,也满足了捐赠人善意直达的需求。

  慈善的速度体现在效率高。慈善集结号吹响后,广大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更关心的是“款物什么时候能到达”,市民不光是参与者,更是监督员。南京市慈善总会加速款物拨付、转运和信息公开,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技,让一线抗疫人员迅速获得支援。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3月26日,南京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8065.45万元,其中资金4259.45万元,物资共计156.06万件,折价3806万元,其中包括口罩117.74万只、防护服61501件、护目镜4261个等重要防护物资。截至目前,共拨付款物7636.48万元。

广泛宣传彰显慈善温度

  不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捐赠,还是凡人善举,海内外各种爱心支援,市慈善总会都及时跟进报道,把爱心故事送到千家万户,以最快速度传播慈善信息,彰显慈善力量;以最深情感讴歌典型形象,唤起各界爱心人士的共情效应,影响带动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得到南京市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市慈善总会慈善宣传员海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的才一岁半。疫情发生后,她把孩子托付给年近七旬的老人,主动请缨回到工作岗位,从春节期间就开始到岗值班。她主动当起“多面手”,记录下每一次来访身影,每一笔爱心的行踪,既让捐赠者可查可看,也借助网络的力量把爱心故事送到千家万户。

  疫情期间,市慈善总会累计推出抗疫系列微信报道69篇,累计通过新闻媒体推出南京慈善抗疫报道近60篇,联合《南京日报》推出南京慈善抗疫专版,营造了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参与慈善的舆论氛围。

冲锋在前彰显慈善担当

  为了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当别人“宅”在家里时,南京慈善人却冲锋在前,募捐、搬运、分发物资、上门联络……

  周婧炜是南京市慈善总会党支部书记,在市慈善总会启动新冠肺炎防控募捐项目后,她全身心扎根在工作岗位,近一个月无休。由于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具有关注度高、敏感性高的特性,历来是社会监督的焦点。为保证信息公开,账目清楚,周婧炜每天都会将项目信息及时在“慈善中国”网站进行收支明细公示,主动接收社会各界监督。她与市慈善总会全体党员不仅成为慈善疫情防控核心力量,也在阻击战中锻炼党性修养,践行初心使命。

  市慈善总会财务部主任王振平,一年前因视网膜脱落做过手术,医生再三叮嘱不要用眼过度。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要接收捐赠、核对数据,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导致她眼部又出现问题,3月底,疫情稍稍缓解一些,她悄悄地去做了一次眼部激光手术,没有休息一天又投入到工作岗位。

  南京市三八红旗手、社会工作师苏菲娅作为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从疫情防控资源协调整合入手,协助市慈善总会对接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企业等资源,汇集壮大疫情防控的社会力量,规划设计慈善项目,实施高效服务,当好资源传递者。

  疫情下,南京古城街道日日夜夜都很安静,没有往日的繁华与喧闹。但是在市慈善总会的办公楼里,始终繁忙不息。不少80后、90后的慈善新兵在这场“战疫”中得到历练,主动加班加点,从无一句怨言。

  尽锐出击,他们是无畏的前行者;肩负使命,他们全面落实社会爱心善意的重任。南京慈善人用坚守传递爱心与力量,用奉献书写合格的抗疫答卷。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