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一对一”帮扶让特殊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工作岗位
2020-03-03 23:27:0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钰博)出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来自湖北疫区等情况特殊的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叠加,所以梳理好特殊大学毕业生的信息,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是教育部守初心、兜底线、防风险的重要内容。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部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优先推荐特殊毕业生就业岗位,要让他们毕业时能够有合适的去向、合适的岗位。

  与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相比,湖北籍的学生尤其是武汉籍的毕业生更加特殊,受疫情影响,他们可能返校复学的时间会更晚一些。这些学生不仅在湖北高校,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教育部要求,要为这些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做好精准服务。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毕业前,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有些毕业实验数据还未收集,这些都是现实困难,所以教育部发文,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可以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的学生。过去学位委员会一般在7月份左右审定一次,现在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增加学位委员会开会次数,分期分批认定学位授予。

  同时,今年湖北高校尤其武汉高校所有在校学生返校复学时间可能延迟,教育部将在就业、毕业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比如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

  据记者了解,除上述措施之外,教育部还将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目前正在筹备中。同时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能够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这方面的相关措施,教育部还将不断推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让湖北籍的学生和在湖北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安心。

  翁铁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服务保障,在毕业生离校时,也就是7月份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学生,可按照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如果学生离校之前未找到工作的,学校一定要保留好档案,为学生服务好,让他们能够安心继续寻找合适的工作。两年内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教育部要求高校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帮助办理就业手续。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