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疫情防控“零报告”和“接诉即办”制度
北京全力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目前,北京市部分行业、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但疫情防控仍是头等大事,复工复产的前提是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为加强复工复产疫情防控,2月18日,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增设复工复产防控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建筑业企业等复工复产防控工作的管理,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监督各类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复工复产期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研究制定恢复本市生产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慈善公益报》从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建立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零报告”制度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问题的“接诉即办”机制,共出台各行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47个,基本实现对主要行业的全覆盖。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复工复产防控组成立以来,按照“防疫在先、有序复工、科学细致、确保落实”的原则,北京积极推动各方工作开展。在落实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和检查责任方面,明确由各区承担辖区内企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承担所管行业复工复产主体责任,建立防控工作台帐,逐个楼宇、工地、工厂落实防控责任,确保疫情防控落实不留死角。目前,各区已基本建立了涵盖商务楼宇、在建项目、工业企业、商场超市等在内的管理台账,实现复工复产防控责任的全覆盖。同时正在制定复工复产防控落实检查不合格公示办法,按照“分级、分类、分层”的方法,对复工复产防控检查不合格的单位予以公示,以提示广大市民疫情风险场所,督促责任主体落实整改。
其次,北京制定发布各行业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指引。防控组成立后,编制并发布行业指引35个。目前,全市共出台行业指引47个(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网站上公布),基本实现对主要行业的全覆盖。
此外,还建立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零报告”制度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问题的“接诉即办”机制。北京各部门、各区及开发区每日报送复工复产中出现的发热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情况,力争做到疫情风险点“早发现、早反应”。张艳林表示,对监督组反映的问题、12345热线每日受理有关企业复工复产防控问题等,建立问题台帐,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主体整改,从近几日的情况看,基本做到发现问题“核实不过夜、整改不过天”,短时间完成整改。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推广“一米线”行动、创建“零感染”(楼宇)单位等做法。加强企事业单位公共环境通风消毒,落实保持距离、减少聚集、错时错峰上班、就餐等措施,在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市民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在全市开展创建“零感染”“无疫情”楼宇等行动。
据悉,防控组还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监控疫情高风险人群,出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秩序恢复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防疫培训和指导,让企事业单位及时知晓并严格执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相关指引等措施,全力保障北京市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有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