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社区疫情防控面临一场大考
2020-02-12 10:17:0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随着全国返程复工高峰的到来,社区防控的任务越来越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越来越大。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期,社区疫情防控面临着一场大考。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辛苦。他们担当着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民政部于近日发布了《致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一封信》,感谢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积极贡献,鼓励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的真挚情怀,再接再厉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此外,为在技术上支持社区工作者,减轻他们的负担,民政部有关司局开发了《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第一版),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构建线上抗疫工作支持平台,协助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目前,有些地方存在社区防控人手不足、防控物资短缺、防控条件简陋、防控措施不严、防控手段滞后等问题,必须加快补齐短板。针对上述情况,2月10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说,民政部下一步将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重点地区,坚决落实专门人员和值守责任,人手不足的,可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各地要为社区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重点加大卫生防护资源的保障力度,面向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疫情防控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合理安排社区工作者轮休,帮助他们提高做好社区防控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对尚未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地区,要积极推广社区二维码进出凭证等信息化模式,发挥社区门禁系统和公共视频监控作用,鼓励各类互联网企业依托已有平台或程序开发符合社区防控要求的功能应用;加强对社区公共道路、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公用器材、部位的日常消毒。社区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社区志愿者要积极参与,社区居民要主动配合,用人人参与的合力弥补人手紧张的短板。

      为减少疫情的扩散,不少地方实施了小区封闭管理,有的甚至会限制居民出入小区的次数。这个措施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对此问题,陈越良表示,这个措施要因地制宜。自社区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小区封闭管理就是部分地区在防控疫情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探索。部分地区在城市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在农村实行村庄封闭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对外来车辆、人员实行更为严格的管控,这些都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尤其是防止重点地区疫情扩散。是否继续采取这种措施,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地方党委政府做出决定。

      陈越良同时强调,建议采取这些措施的地方在实行小区、村庄封闭管理的同时,要把居民的需求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既要保障社区防控到位,又要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持续的有序运转,不因封闭管理而阻断社区浓浓的温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