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建言献策
——“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安迪)1月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桥校区成功举行。座谈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吴宏耀教授主持。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此次座谈会以“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为主题,试图从立法、执法层面,为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建言献策。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致电本次会议,向与会嘉宾致以问候,并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为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建言献策。会议上,中华慈善总会宇泽慈心项目发起人、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副理事长安国俊教授介绍了此次座谈会的背景及其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杜春鹏副教授代表会议组织方致欢迎辞。与会专家围绕医师执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保障医师执业安全的重大社会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是一个事关社会公众利益的大问题。如果医务人员没有一个安全的执业环境、如果医生不能安安心心地问诊看病,最终受害的不是医师,而是每一个求医问药的患者。因此,必须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人员享有安全的执业环境。与会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执业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快速出警机制、避免医患矛盾升级;二是建立健全预防机制,降低医师执业风险;三是强化医院责任、畅通医患矛盾的疏解机制;四是对于医疗纠纷,应当依法快速解决,避免矛盾恶化;五是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从根本上完善公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2019年1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安国俊教授认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需要全社会从行动上真正尊重医务人员,多关心和理解医生。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根本的教育以及人生追求的价值。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心,依法治国,以德报德,珍惜生命,珍惜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事先的防范要远超过事后的惩戒,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呼唤善行教育,呼唤这个世界多些关爱,多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让医生可以安全出诊,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各方努力持续推进,让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有制度的保障。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