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翻开我国脱贫攻坚的骄人成绩单,光伏扶贫功不可没。早在2015年,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光伏扶贫,是在地面、住房的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所收集的电能“自给自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农民除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外,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发展光伏大棚的,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改变种植模式,比如有的菜农种植蔬菜,有的养殖户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推进了产业升级。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高了光伏大棚的附加收入。
付大江,自2007年担任吉林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奋进供电所的所长,他也是一位住了几十年热炕头的地道东北人。据他讲述,奋进乡吕家屯在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村民李树山一家在七、八年前,家里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日子过得很拮据。“2016年,李树山家是他们屯第一个选择了光伏发电的,自从有了光伏大棚发电,热水器、空调、电采暖都配上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年都有了固定收入,他们整个屯子都开始跟着李树山一样装起光伏发电大棚。” 付大江告诉记者。
2019年12月15日,是吕家屯光伏发电年度结算的日子,付大江来到李树山家,为他家送去2019年光伏发电的钱,“我记得他拿到钱时,脸上乐开了花。”付大江说。
“我们不仅‘送钱’,还送‘技术’送‘理念’。” 付大江介绍,家庭式小型光伏发电平均每户每日发电量为39千瓦时,光伏发电不仅是零碳排放、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也是一项助力精准扶贫的“阳光收益”。为保障光伏接入电网系统,长春城郊供电公司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光伏建设施工单位建立了三方联络机制,确保光伏项目顺利建成。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配套电网项目进行前期审查,帮助贫困户办理代开发票、代办光伏备案等工作。此外,长春市城郊供电公司组织奋进供电所、英俊供电所等光伏分布所在乡镇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采取主动对接、跟踪服务的方式,对本辖区光伏发电的配套电网供电线路、并网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进行维护,并现场解决贫困用户遇到的难题。
让光伏扶贫造福贫困群众这一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付大江是千万推广者之一,他的新年愿望是“2020年和同事一起,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并网及运行管理服务,及时全额结算发电收益,让贫困户的‘阳光存折’厚起来。”
作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贫,既是项艰巨任务又是项暖心工程,背负的是“十三五”期间16个省、471个县、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3000元的增收任务。这其中,以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扶贫手段,各地政府、各级扶贫办、各级能源部门、国家电网为参与者,而这项任务的最终指标是贫困群众“阳光存折”上的递增数字,以及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