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河北张家口74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8157名贫困人口脱贫;广西玉林市福绵区2019年脱贫人数7713人,2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海南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今年170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这一份份来自各地的“脱贫成绩单”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特别靓丽,其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努力。
贫困户奋力脱贫
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靠勤劳双手干出来的。云南腾冲市荷花镇肖庄社区荷花池的村民尹以帅深知此理。2014年4月,尹以帅因母亲去世,再加上医药费借贷债务,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度陷入抑郁的状态的尹以帅,在镇长和肖庄社区村委会干部的沟通和积极鼓励下,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他意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贫困。于是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探索道路上来。
考虑到气候适宜,2016年,尹以帅果断锁定了草莓种植,此后他起早贪黑地在田里除杂草、平整土层、疏松土壤、灭地下害虫……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工作队为尹以帅争取到很多的产业发展补助,比如产业发展专项补助款共计3000元,金融扶贫信贷5万元等。
随后几年间,尹以帅在熟练的技术和日益增长的知识中逐渐成长为草莓种植专业户。最重要的是,拖欠亲戚的“救命钱”也还清了。今年10月,尹以帅一家被保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光荣脱贫户”的荣誉称号。
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尹以帅只是脱贫路上的一个缩影。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常庄镇常庄村白玛曲靠村里帮扶队支持,学习蒸馒头技术,开设馒头店实现稳定脱贫;新疆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塔勒克村村民吐古丽·玉素甫靠种植红枣退出贫困户……
脱贫人参与扶贫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邻。今年来,随着脱贫致富群众的增加,一些脱贫者也开始加入扶贫队伍,以此来回报社会。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张嵩现,今年56岁,经历了从贫穷困顿到拥抱幸福,从一人脱贫到带动乡邻。据了解,张嵩现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让他永远失去了右腿。他开过杂修铺、小卖部、养殖过蜜蜂等,但成效不大,依旧贫困。之后,扶贫干部三天两头往他家跑,问寒问暖、出谋划策。
“政策这么好,干部这么上心,自己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受益于到户增收政策,张嵩现开始扩大养殖规模。经过几年发展,2018年张嵩现不仅摘掉贫困帽,还注册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名“甜蜜蜜”。
一人富不算富。他开始帮助贫困村民增收,“目前,合作社年蜂蜜产量达1万公斤,带动了5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张嵩现说。
这样的助脱贫故事还有很多,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湖南永顺县砂坝镇盐卡村的张启源靠豪猪养殖脱贫后,带领本村建档立卡户群众致富;湖北孝昌县邹岗镇残障人士唐根根脱贫后,吸纳21名贫困户为社员,无偿传授养殖技术……他们的事迹在脱贫战场上口口相传,感染和激励着许多人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