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沙棘创新生态扶贫模式 打通致富路
2019-12-24 21:01:29    慈善公益报

 沙棘创新生态扶贫模式  打通贫困地区致富路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诗锦在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老牛坡村的山区里,生长着许多天然沙棘。为帮助贫困县脱贫,近日,首款依托“蚂蚁森林”公益行动开发的生态产品“MA沙棘”饮料正式开售。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除去原料采收、厂商加工的成本,“MA沙棘”的全部收益都将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脱贫增收。

 

靠山吃山新吃法

 

      据悉,首批上市的10万箱“MA沙棘”受到网友追捧,被称为“手慢无”的爆款生态产品。在这款“网红”果汁热卖背后,是一种创新的生态脱贫模式。

      2016年,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线,用户的“绿色生活”所节省的碳排放量,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当积累到一定的能量值,用户可以在荒漠化地区认领种植一棵真树。2018年11月,“蚂蚁森林”首个生态经济林树种“沙棘”上线。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350万网友参与沙棘林的种植与保护——全国新种植沙棘面积超过9万亩,同时保护野生沙棘林2万亩,造福内蒙古、山西、四川多地。支付宝正通过“蚂蚁森林”平台,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将沙棘林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据了解,首批上市的“MA沙棘”的原料,采摘自清水河县境内,由“蚂蚁森林”设立的2万多亩“野生沙棘保护地”。当地农民只用一个半月时间来采摘沙棘,收入就可达到3万多元,是全年种地收入的8倍。通过科学引导“保护性采摘”,“MA沙棘”不仅为当地的困难群众提供了实现增收的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很多人成了护林员、储运户和加工厂工人。

      依托超5亿用户的“蚂蚁森林”平台,一方面种植并保护沙棘林,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沙棘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为困难群众创造更多劳动就业机会,成为“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脱贫增收方式。

 

小果子也是大生态

 

      据记者了解,沙棘环境适应性强而且根系发达,不仅具有固沙保土、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功能,它的果实维C含量还是苹果的200倍、猕猴桃的3倍,被称为“维C之王”。尽管沙棘“浑身是宝”,但因交通、采摘、储运等条件限制,大部分沙棘一直深藏在大山深沟里,只能靠人工采摘。以前,由于资源开发难度大,沙棘始终没有给当地群众形成稳定的经济收入。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蓝登明介绍,“沙棘是地道的‘中国原生植物’。全球沙棘资源90%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等省区,这些省份也恰好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通过‘蚂蚁森林’,全社会关注绿色环保的爱心人士,和我们这个偏远的山区连接在一起,真正帮助我们把大山深沟里的‘金果子’变成了‘金票子’。”内蒙古清水河县委书记云霖琼感慨道。

      “MA沙棘生态脱贫模式”未来还计划复制推广到更多贫困地区,继续发挥电商、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提升贫困地区的生态品牌价值、助力相关产业链升级,将生态产品的收益重新注入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