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加油月捐计划”助力贫困乡村小学教育
2019-12-22 15:14:0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诗锦12月1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加油月捐计划”5周年聚会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顺利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为活动致辞,感谢一路同行的月捐人及合作伙伴。“加油月捐计划”自2014年启动以来,累计筹款5170.74万元,覆盖5个项目区119所学校,43334名学生和1697名老师受益,持续改善贫困乡村小学生综合教育环境。

      据介绍,“加油月捐计划”是中国扶贫基金会2014年推出的城乡儿童一对一公益教育行动。通过持续性的帮助,一些贫困乡村儿童的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得以改善;城市儿童通过参与公益课程和公益活动,提升了他们的同理心、责任心,懂得了爱与分享。

      刘文奎表示,今年是该基金会成立30年,“加油月捐计划”是该基金会探索让公众更便捷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尝试。5年来,月捐人从0突破到五位数,截至目前已经有近3万人加入月捐。月捐人中,有坚持数年的爱心人士、有年龄很小就参与的小小月捐人、有教育孩子而参与月捐的父母、有耄耋老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共同为改善贫困乡村小朋友综合教育环境提供持续性支持。在这5年时间里,该项目共覆盖贵州威宁、云南镇雄、云南会泽、广西隆林、四川昭觉5个县,从“加油校园”“加油课堂”“加油关爱”三个方面改善当地学校学习环境,共有119所学校,43334名学生,1697名老师受益。

      中国扶贫基金会移动互联网部主任韦丹丹在五年的总结中向大家分享了两个小故事,参与月捐活动让城市儿童更懂爱与分享,也让乡村儿童重拾了梦与希望。第一个故事是在城市中生活的蒋滨泽,参加月捐活动让蒋滨泽变得越来越节俭。2015年秋,蒋滨泽加入少先队的当天,妈妈为他结对了一个叫陈华次的乡村小朋友。自从有了这个伙伴,蒋滨泽建立了“陈华次月捐换算法”,在外度假时,他会计算打两次车差不多100元,够陈华次一个月捐赠了,放弃打车改坐公交;他想买玩具时,妈妈就帮他计算这个玩具够陈华次几个月的捐赠,他便自觉放弃。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孩子,他还加入小小公益传播官活动,无论是在火车上、还是在海滩上,他都勇敢走向陌生人,介绍自己、传播项目。第二个故事是在乡村生活的天远,“加油月捐”让他变得更加阳光开朗。天远家在贵州威宁县炉山镇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里。老师评价他“以前不爱说话,也不和同学玩,一个人孤僻得很。”但这两年,天远明显开朗多了!“在路上遇到老师,他会先鞠躬,再说老师好;学习也进步很大,以前只考二三十分的英语,现在是班里前五名的英语学霸”。韦丹丹说,“故事的背后是“加油月捐”通过倡导通过每个月的这样一个持续捐赠,让城市家庭能够给一名乡村的儿童带去持续的改变,这是项目一个初心,能够让城市的孩子更懂得爱与分享,让乡村的孩子重拾梦想与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在对该项目进行评估后表示,加油计划对学生抗逆力、建设性交流、创造力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改善学生学习努力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教师的音体美课专业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音体美开课数及学生对音体美的喜爱程度均有提高。

      “加油月捐计划”项目负责人于舟子也介绍了项目升级内容,未来项目将顺应项目区的需求变化,聚焦优质教育核心课程,并激发乡村校长和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力,从加油课堂、加油领航员、加油关爱三方面,促进乡村校园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乡村儿童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一生的基础。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