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医务社工:让疗“心”服务更温暖
2019-12-22 15:04:1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关心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要,输送人文关怀;他们帮助医护人员舒缓压力,解决医务工作中的问题;他们链接来自社会的资源,为患者提供经济救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医务社工”。

      医务社工被称之为“医生的伙伴,患者的朋友”,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环境改善,医务社工在减轻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改善就医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疗“心”服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疗“心”服务温暖患者

 

      医生治“病”,社工疗“心”。在福建省晋江市,就有这么一群不显眼的医务社工,他们作为医疗服务的延伸,用专业方法弥补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缺失,弥合医患之间的嫌隙。庄秀金就是其中之一。

      “走开,你们都走开!”在晋江市医院呼吸内科的病房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情绪激动,抗拒着每一名靠近他的医护人员,但唯独医务社工庄秀金走进了老人的心里。

      据了解,今年26岁的庄秀金是晋江市医院通过向晋江致和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聘请的专职医务社工。从今年4月份开始,庄秀金正式入职晋江市医院服务中心医务社工部。除了配合该院服务中心交办的相关工作外,她还要走进病房开展个案服务。上述那位老人就是她关注的第一个例案。

      “刚开始接触时,老人会骂我,也会朝我吐口水。”庄秀金说,要换位思考一下,老人身体不适,这样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一周中,庄秀金除了做个案,每天都会利用下班时间过去看看老人,端茶递水、嘘寒问暖。渐渐地,老人接纳了她。

      像庄秀金一样的医务社工还有很多。广州市实施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专项服务、借助公益创投等资源探索医务社工服务;山东青岛卫健系统成立社会公益办公室,构建“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开展“早产儿之家”等公益项目……这些医务社工们搭建起与医护患沟通的桥梁。

 

加大医务社工队伍培育

 

      为了让更多患者能获得医务社工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医务社工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医务社工培育活动。2019年“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公益巡讲”活动走进江西、广州、四川等地,为众多学员提供医务社工培训;湖北举办首批医务社工试点医院(科室)技能培训班……

      为开展医务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重庆走出了“医院+高校”医务社工培育的新路子。日前,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的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在肿瘤医院揭牌,这标志着重庆首个集社工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为一体的研究中心的建立。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不仅能协助病人解决与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还可以协助医务人员开展预防、治疗和康复咨询等活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张维介绍道,学院通过共建来探索专职社工+志愿服务的公益模式,可以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有温度的服务。

      “健康”二字不仅是疾病的治愈,更来自心灵的安宁与社会的关爱。医务社工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的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他们成了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以及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只有不断加强医务社工队伍建设,才能让“疗心”服务更温暖,惠及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