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 “明天上午9时,李代兴到县城销售绿壳鸡蛋和土鸡,欢迎大家预订。”这是一条来自湖南湘西泸溪县达岚镇纪委书记石文斌发的微信朋友圈,每周六,石文斌都会在朋友圈推出这样的图文信息。连日来,他利用微信“带货”,帮助贫困户销售鸡蛋的故事,在湘西土家苗寨流传,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鸡蛋书记”。
如今,扶贫干部们加入扶贫产品售卖的推销阵营已成流行趋势,《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如何帮贫困户卖货”占据着党员干部“手机流量”的首位,他们通过发布微信朋友圈售卖扶贫产品,不仅成功帮助农民朋友将山货送出大山,还像滚雪球一样将卖货朋友圈“越滚越大”,为贫困户打通了数条致富路。
好心“微友”争相上门解难题
连日来,对于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泽泉乡泽泉村贫困户魏海清等4户贫困户来说,像过年一样,“慕名而来”的爱心企业家和“微友”们接二连三开车登门提货,扶贫干部也在一旁帮着忙活。“这不,秋季收上来的大米、鸡蛋、红薯、干辣椒、红薯粉、鸡鸭等家禽都被好心企业家和好心微友订购出去咯。”看着自己一季的辛苦变了现,魏海清喜笑颜开,逢人便说,“感谢咱们党的扶贫政策好,感谢统战部、工商联领导、爱心企业家以及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让自己不出家门就把自家的农产品售卖出去了”。
这样的景象多亏了泽泉村第一书记林方强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残疾贫困户魏海清种植的红薯每斤1.5元,现货2000斤,有需要的可以联系,送货到家。”就是这条普通的朋友圈信息,引起了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蔡灿珍的关注,蔡灿珍第一时间在自己“工商联企业家微信群”转发了此条信息,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众多爱心企业家的关注,定点帮扶单位共青城市委政法委员会和很多企业家慷慨解囊,纷纷与贫困户建立联系纽带,实实在在用“消费”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问题,打通了生产到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朋友圈”引来无数志愿者
在重庆市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会经常看到一幕,待午后暖阳升起,阳光洒在村民们晾晒的红薯粉上,一片金灿灿……
这耀眼的一幕被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杨懿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附上图片文案:“码放整齐,或晾晒,或等待。新时代,老农们的笑,再不是‘多收了三五斗’……相反,好客的山农们说‘欢迎白吃,好货不卖’。”这条朴实又简洁的朋友圈吸引了一百多人点赞评论,甚至不少人前来私信购买。“80后”的驻村书记杨懿告诉记者,从营销上做切入口,是他的试金石。去年,在创意营销下,村里的红薯粉足足卖掉了一万多斤,销量远超预期。
借助这样的思路,杨懿在去年3月打造了集文创、劳动、营销、法律等多方面援助为一体的扶贫公益平台——“山乡勤亲”。据了解,白石村里多为老人、妇女、小孩,劳动力严重不足,如今借助“山乡勤亲”这个平台,村民们可以及时获得志愿者的帮扶。有人可以回来帮忙开展农活,有人免费为贫困儿童辅助功课,有人奉献爱心支持发展……
2020年是扶贫攻坚战的收官年。在这场战役中,“扶贫朋友圈”变成了无数个“鸡蛋书记”贡献扶贫智慧、创新扶贫方式的有力实践,成为党的扶贫政策和鼓励外出乡亲回乡创业的宣传阵地。在战役的最紧要关头,让微友们“手手相传”,携手继续壮大贫困户的“扶贫朋友圈”,将红薯、土鸡等农产品越过山丘,共同将扶贫成效写在大地上,更镌刻在百姓心坎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