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陶玮 报记者 张迎迎)为深入推进可持续精准扶贫,把帮扶群众脱贫落到实处,浙江省海盐县通过设立精准帮扶基地,有效激活了贫困村民种植脱贫的积极性。日前,海盐县召开慈善工作培训会议,海盐县民政局、海盐县慈善总会向九大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授牌,这标志着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建设工作在海盐县全面铺开,以精准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三扶合一”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帮扶基地政策支持
今年7月底,海盐县民政局、海盐县慈善总会发布了《深入开展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并提出在全省慈善工作典型沈荡镇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慈善领域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发展迅速,近日,经镇(街道)慈善分会推荐、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审核、各镇(街道)公示后,确立了县开发区海滨果蔬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武原街道华星农场慈善精准帮扶基地等九大慈善精准帮扶基地。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是具备精准帮扶、组织孵化、项目管理、培训交流、信息共享、文化建设等单一或多种功能的慈善服务新平台,是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枢纽型载体。基地帮扶对象是以全县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为主的贫困户。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基地实行“一户一策”,按照就业、生产、代销、救济和其他公益活动等类型进行帮扶。
“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将围绕‘一块牌子、两本台账、三项制度、四个上墙’对基地进行规范管理。”海盐县民政局副局长、海盐县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周玲说,一块牌子,即有一块醒目的标志牌,简要介绍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基本概况;两本台账,即慈善帮扶资金专用科目台账和帮扶手册;三项制度,即建立帮扶工作制度、建立回访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四个上墙,即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基地产业规划、帮扶工作制度、帮扶对象名单四方面内容上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全力促贫困群众脱贫
早在2018年8月,海盐县民政局、海盐县慈善总会就与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联手,建立海盐县第一个帮扶基地,即沈荡镇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该基地采用“农业订单+基地岗位+公益岗位”模式,助力帮扶对象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据记者了解,沈荡镇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的“订单农业”启动一年以来,已成功使海盐县20多户农业困难户受益,涉及土地面积80多亩。2019年,新签订种植鲜毛豆订单合同困难户达到26户,涉及种植面积62.6亩。
此次向九大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授牌后,将通过开展更多的慈善项目帮助困难群体走上致富路,给帮扶对象免费提供统一高效的农业订单、农技培训、农资供应、收购交易、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会上,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邱哲作了新时代慈善项目的培训,使与会人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厘清了疑惑,在如何开展新时代慈善项目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指导引领。
让慈善救助变“输血型”为“造血型”,采用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模式,通过传、帮、带“造血扶贫”,不仅给困难家庭创造持续稳定的“源头活水”,也助力帮扶对象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