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涌动 情随衣动
陕西全力打造“爱为宝”项目品牌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本报记者 钟伟)一件旧衣服,不足以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但这份举手之劳的爱心,却能感召身边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爱心力量。2015年6月,陕西省慈善协会启动了回收废旧衣物、助力精准扶贫“爱为宝”项目,通过4年多的实施取得成效。日前,《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进陕西省慈善协会,就“爱为宝”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
“慈善+环保”成文明城市名片
据了解,“爱为宝”项目是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内慈善组织开展的一个慈善与环保相结合的项目。项目包括对废旧纺织品的捐赠性回收和综合利用,将所收集废旧衣物质量较好的经消毒处理后捐赠给贫困群众,不适合捐赠的衣物由陕西省慈善协会独资注册的爱为宝再生利用公司,经“爱为宝”生产线加工变现后,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爱为宝”项目启动后,陕西省慈善协会200多支直属志愿者团队,在西安的各社区、机关、工厂、学校、广场、公园等地设点,长期开展废旧衣物回收。
在西安莲湖公园湖岸北边,400多退休老人,每周3次聚集在这里的红晚霞合唱团,设置了衣物捐赠回收点。家住在东郊91岁的关长林老人,每天要转两次公交车,按时赶点到莲湖公园活动点,坚持负责废旧衣物捐赠点的接受捐赠和照看工作。这个团队除了常年在莲湖公园设置慈善捐赠点,使之已成为附近居民熟知的爱心回收点外,还有许多老年志愿者长期深入西安各社区、街道进行“爱为宝绿色行动”宣传和捐赠联系,他们还把“爱为宝绿色行动”发布在QQ、微信群里,有的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接受捐赠。
“你家有不穿的旧衣服吗?快去放到小区的衣物回收箱中吧!”2016年12月28日上午,渭南华州区杏林镇新城社区联合慈善协会在新城社区的部分居民小区内投放了8个衣物回收箱。
由于“爱为宝”项目广泛推进,全省各市区逐步建立经常性的捐赠回收体系。榆林市专门租用了中转库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衣物回收箱放置点扩展到364个以上;渭南临渭区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将废旧衣物捐赠与慈善教育进校园结合起来,作为学生接受慈善教育的实践活动来安排;宝鸡市自筹资金20万元制作回收箱100个,达到所辖社区放置全覆盖;汉台区是全省回收较多衣物的县级区,2019年共组织回收废旧衣物450.01吨。爱心衣物的捐赠已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将温暖送到贫困群众家中
一件衣服送出一份温暖,一颗爱心带来一份真情。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常务副会长李荣杰、副会长张文亮、赵浩义、李和等多次参与省慈善超市发展中心组织的捐赠衣物发放活动。2016年春节前的一天,刘维隆、李荣杰、李和等赴蓝田贫困山区厚镇后街村发放过冬衣服200余件。当刘维隆走进70多岁王姓老人家,将一套8成新并经过清洗消毒的衣服、毛毯送到行动不便老人床前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拉着刘维隆的手连连说“谢谢领导关心我这个老头子!”
2017年4月,赵浩义在基层调研时,得知商州有一道路不通山区,山区有一户人家,一家3口,包括80岁、78岁的兄弟俩和一位60岁儿子,其家庭因病贫困,衣不遮体,被褥破烂。赵浩义及时安排慈善超市发展中心将毛毯、被褥、衣服等送到该户家中,此举虽小但成为当地传颂的佳话。
4年多来,爱为宝公司有了较大发展,已在西安东郊和咸阳三原建成年分拣处理废旧纺织品3000吨的能力分拣中心和纤维加工厂,陆续选择并消毒整形出近30多万件衣物、被褥、床垫、玩具等,由志愿者们送到贫困山区贫困家庭,以及养老院、儿童福利院,送到陕南受灾地区群众手中。还通过“快乐宝贝”“城市达人”等志愿者服务队,将3000余件衣物发送到青海、西藏等受灾地区帮助困难群众。主管“爱为宝”项目的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李和表示,慈善捐赠并不仅是有钱人的事情,只要慈善组织能提供适宜的平台,人人皆可慈善;对捐赠品通过再加工进行利用,大幅度地扩展了慈善领域。“爱为宝”是环保绿色行动,国家非常重视和支持,陕西省慈善协会与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在陕全力推进、打造“爱为宝”品牌,使这个既环保又传递爱心的绿色行动项目惠及更多地贫困群众。
据爱为宝公司总经理蔡芙蓉介绍,截至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1179.433万元,建成年分拣处理能力3000吨的废旧纺织品分拣中心和纤维加工厂;在全省107个县区中,就有70个市县区3000多个街道社区,共投放回收箱5066个,回收废旧衣物达9467.427吨;用于贫困群众衣服达30.67万件。陕西“爱为宝”项目的实施,社会各界称赞是“小善大爱”,众多媒体的持续关注并高度评价此项目,既保护了环境,又为普通群众搭建了献爱心的平台,也助力了扶贫。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