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旬阳县金寨镇
2019-11-27 10:09:26    慈善公益报

 厚植新民风  德善润金寨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旬阳县金寨镇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钟伟) 初冬大巴山,美丽而多彩。11月7日,《慈善公益报》记者随同陕西省慈善协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走进地处陕南巴山北麓的“全国文明村镇”——旬阳县金寨镇,在这片美丽土地上,见证了美丽、文明、德善的金寨风采。

文明金寨

      当天上午,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阳光洒落在整个金寨。一走进镇里,首先仰入眼帘的是那高大墙壁上的“村规民约”“两学一做”等各项规章制度;路边电灯杆上都挂着“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条幅;社区门前摆放着众多“党建、扶贫、民风、公益”等方面的成果展板;看到街旁绿树成荫、道路干净、院落整洁、村民们的热情,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金寨镇地处旬阳南端,辖10个村(社区),68个村(居)民小组,4481户,1.5万人。近些年来,金寨镇党委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之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路子,有效地破解了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的难题。
      据介绍,金寨镇坚持走德治、法制、自治“三治融合”的路子,积极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为抓手的“六大行动”,使得“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深耕厚植,让一大批先进典型得到了褒扬,让大家学有榜样,让一批道德失范的人得到及时教育转化。
      陈和礼是寨河社区的贫困户,可是他安于现状,不学技术、不修整房子。在2018年3月的道德评议会上,遭到村上群众的“围攻”,陈和礼顿时感到羞愧。在包帮干部的指导下,陈和礼开始学习技术,发展产业,还到村上的合作社打零工,由于表现积极,村上又聘他负责公益岗。
      目前,金寨镇共选出220名乡贤,金寨镇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12个,开展道德评议130余场次,评出各类先进典型270人次,其中贫困户自强自立、勤劳脱贫典型76人次;评出各类后进典型70人次,其中贫困户“等靠要”和非贫困争当贫困户、“缠访闹”典型34人次,共曝光后进典型54人次,帮教转化54人次。
      在金寨镇,家家户户门口挂着“新民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牌。通过“移风易俗星”“兴业致富星”等10个评选项目,群众评星授牌,以星量德。“道德评议则将‘大道理’变成‘身边事’,潜移默化地促进淳朴民风的形成。”金寨镇党委书记任景海说。

温暖金寨

      金寨慈善氛围浓厚。近年来,金寨镇同步实施了一系列慈善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空闲时,村民可以去农家书屋读读书,收听村里的公共广播,也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跳舞健身。每逢重大传统节日,镇里的文艺队伍还会带来经典诵读、文艺晚会等精彩的演出。
      金寨镇在市县慈善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共投入善款400多万元,修建了15座慈安便民桥;设立了5个慈善超市;资助了100余名大学生,《慈善读本》也进了校园;现有慈善志愿者110余名,这些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温暖氛围。
      “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日子美得很!”提起近三年来金寨镇的变化,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  
  按照“专业大户优畜牧、示范基地兴林业、科学规划美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金寨镇百姓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2018年,金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全镇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门增收产业持续增收。
  据了解,金寨全镇累计脱贫1260户4419人,脱贫成效考核连年位居全县前列。先后荣获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全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先进镇、全国“六好”县镇工会荣誉称号,2017年11月,金寨镇喜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作为获奖村镇代表,金寨镇党委书记任景海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荣誉的背后,是金寨镇干群持之以恒的共同付出。
      文明让发展更持续,德善让生活更美好。如今,金寨的天蓝,山绿,路平,街净,村美,人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普遍增强。“全国文明村镇”这块金字招牌,让金寨镇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寨”。我们相信在厚植的新民风滋润下,金寨的明天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