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发布通知——
用“温暖政策”为无偿献血保驾护航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近年来,“血荒”这个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一次次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并建立“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机制等,以此来完善献血奖励制度,培养积极献血的社会风尚。
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
健全完善献血者激励机制,这不仅是群众互助奉献精神的展现,亦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让无偿献血者感到骄傲,并让献血成为社会共识,需要将无偿献血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城市创建等结合,进一步巩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格局。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早在2014年5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印发《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14年修订)》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设立了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用以奖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个人。
此次,《通知》再一次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活动。
除了对献血者进行激励,完善城市的献血站服务机制也至关重要,此次《通知》提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建立完善“质量上收、服务下沉”的血站服务体系,加大对血站新建扩建等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对献血屋建设、流动采血车停放提供支持,鼓励建立省域内血站一体化管理模式。财政部门按相关规定安排经费,保障血站正常运行和发展。
探索“互联网+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缺少的不是爱心,而是制度性保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献血服务也需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为此,《通知》提出探索建立“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机制,以此来提高群众的献血积极性。
其中在提升血站服务水平方面,《通知》提出要提供优质便捷献血服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有关卫生部门要加快推进血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完善献血者及直系亲属出院时直接减免用血费用流程,全面推进血站信息公开,增进社会信任。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为保障“淡季”血液供应和区域间用血信息互通,此次《通知》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有关卫生部门应当指导血站拓展无偿献血招募模式,推动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无偿献血协调发展,提升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并尝试探索开展预约献血服务;另外还将提升贫困地区血液供应保障能力作为完善血液供应体系、保障民众生命健康权益的重要内容,加大贫困地区采供血网络建设力度。
献血者无偿献出血液,社会也应还之以温暖。此次《通知》使无偿献血者得到了更多“政策温暖”,也将带动和鼓励更多人参与自愿无偿献血行列。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