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净网2019”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19-11-19 20:01:2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公安机关整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今年1月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净网2019”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犯网民权益的网上违法犯罪活动重拳出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0月31日,共侦破涉网案件4574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832名。其中,打掉多个利用“暗网”倒卖公民信息的犯罪团伙;捣毁一批为“套路贷”提供技术、数据服务的科技公司;斩断多条非法生产、销售针孔摄像头等偷拍器材的黑色产业链条;清剿多个制售迷奸药物的犯罪网络。

 

“暗网”非法外之地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所谓“暗网”,就是隐藏的网络。由于“暗网”匿名性等特点容易滋生以网络为勾联工具的各类违法犯罪,比如买卖各类枪支弹药、毒品、公民个人信息、提供黑客工具、传授黑客技术教程,网络攻击,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等。

      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不断研究“暗网”相关违法犯罪问题,持续强化对“暗网”犯罪的打击力度,成功侦破多起利用“暗网”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件。

      “暗网”并非“法外之地”。今年以来,全国共立“暗网”相关案件16起,抓获从事涉及“暗网”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嫌疑人25名。北京公安机关于今年7月在湖南、广东等地抓获利用“撞库”等黑客技术获取境内外电商数据库并通过“暗网”出售获利的犯罪嫌疑人3名,于8月在江苏抓获通过“暗网”售卖淫秽视频的犯罪嫌疑人1名。

      江苏公安机关于今年5月抓获在“暗网”上贩卖南京1400余万条居民社保数据的犯罪嫌疑人3名。海南公安机关于今年8月抓获在“暗网”上贩卖9万余条学生数据的犯罪嫌疑人2名。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犯罪加速转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非接触式犯罪,涉网犯罪数量、受害人规模和社会危害性持续激增。借助互联网非接触式的特点,各种传统犯罪的组织方式、外在表现形式、范围、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且持续交织,动态变化,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违法犯罪生态。

 

从源头阻断偷录行为

 

      今年以来,媒体爆料多起利用针孔摄像头偷拍、偷录事件,引起群众强烈反响。不法分子将摄像头伪装成插座、充电器、钟表、车钥匙等不易被发现的日常生活物品,非法安装在酒店、出租房、商场试衣间、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偷拍、偷录,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

      今年初,浙江公安机关发现一涉及生产、销售、使用联网型针孔摄像头案件线索,通过不断深挖扩线,追踪溯源,完整查清了一条非法生产、销售针孔摄像头的黑色产业链条。

      据了解,该案下游非法安装使用针孔摄像头数量非常大,遍布国内多地甚至境外。该案的侦破,从源头上阻断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1月14日,浙江省公安厅通报中心主任黄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公安机关在侦获针孔摄像头案时,前期紧盯源头,直捣非法生产针孔摄像头的上层团伙,最终打掉了一个包含针孔摄像头APP软件开发商、方案设计商、一级芯片生产商、二级外观模具生产商等4个层级的最上层团伙,一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26名。另外,为消除现实危害,浙江公安机关对非法使用针孔摄像头用户逐一落地排摸,尽快处置,截至目前,浙江一共查处了非法安装使用针孔摄像头的点位684个,查扣摄像头714个,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斩断多层级的针孔摄像头网络销售链路。

      “净网2019”专项行动,聚焦网络违法犯罪高发、频发的深层次原因,抓网络违法犯罪生态的关键环节,打准打断了诸多网络黑灰产业链条。同时,逐步压制萎缩网络违法犯罪生存空间,不断提高网络生态治理水平,积极构建出网络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