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静乐县以消费扶贫引导村民劳动致富
2019-11-12 20:05:2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各部门积极对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需求进行摸底,为帮扶对象的农副产品进行代言、寻求推销渠道,帮助农户与帮扶单位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协议,从源头上对贫困户展开帮扶。

 

树立劳动脱贫思想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静乐县地处山西的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忻州地区南部。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该县有多个增收非常困难的贫困村。为确保全省脱贫攻坚战任务如期完成,日前,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国新能源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对口支援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静乐县。十支工作队分别帮扶静乐县的7个乡镇的10个村,这十个村子虽然情况不一,但有一个共性:内生动力不足,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工作队扑下身子,和村民同吃同住,用行动改变风气,用执着获得认可。娘子神乡杨家沟村第一书记杜文,自驻村帮扶以来,每天早上起床后清扫村里的道路,成了杜文每日必做的事情。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但改善了全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还带动群众增强了环境保洁意识,为共同创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扶贫工作组在贫困村内展开“劳动致富”的扶贫理念宣传,引导村民劳动致富。对外,静乐县积极引导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等所有帮扶力量参与到消费扶贫工作中,号召人人参与消费扶贫、人人支持消费扶贫、人人宣传消费扶贫。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驻村帮扶干部将贫困户农副产品售卖信息在社交转件上转发,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增加他们的收入。后期,在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有了稳定客户后,驻村帮扶干部还会以消费者身份,自发购买农产品。

      “周末,我们工作队试着将2户老百姓的6000斤土豆拉到单位宿舍门口销售,不到3个小时就售卖一空,而且大部分同事都是按每市斤1元购买的,很让人感动。大家对贫困地区老百姓的这份心意,也让我们这些参与扶贫的同志信心更足了。”志愿者张欣介绍道,我们就是要通过消费扶贫,让贫困户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让劳动成果为他们带来脱贫致富动力,从而真正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树立拒绝“等靠要”、主动脱贫、主动致富的思想。

 

开展合作帮扶模式

 

      目前,静乐县与山西大学、太原学院、阳煤集团、国新能源4家驻静帮扶单位率先签订了消费扶贫合作协议,通过高校、国企帮扶贫困村、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如今一座校农结合的销售桥梁已经架起,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贫困户,消费扶贫模式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近日,该县丰润镇西里上村张四孩接过山西大学驻村工作队送来的3000元后感动地说:“今年土豆大丰收,市场行情也就六七毛钱一斤,我坐在家里,3000斤的土豆武胜国书记就帮我卖了3000元,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据悉,山西大学从2015年开始定点包扶静乐县,于2016年率先在全省举起了消费扶贫的大旗,“以购代捐”扎实推进消费扶贫。据山西大学驻村工作队长王治民介绍,“在10月下旬,他们在8天内销售了12车5009袋250450斤土豆,共帮助老百姓收入200360元。”

  截至目前,静乐县各级帮扶力量共为贫困群众销售土豆、小米、黑谷等各种农副产品200余万斤,销售金额达160余万元,带动了2939户贫困户5395人增收。下一步,静乐县将继续发动广大驻村帮扶力量与贫困群众做好对接,从拓市场、稳销路,扩规模、增产量,保质量、树品牌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消费扶贫的方式、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协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全力助推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驻村帮扶干部的实际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