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开展六年
中国记协累积发放援助金1102万元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近日,中国记协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名单和金额。7家中央新闻单位和24个省(区、市、兵团)64家地方新闻单位共89名新闻工作者获得援助。《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自2013年发起,旨在保障我国新闻工作者依法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引导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今年是中国记协连续第六年对因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殉职、伤残或重病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援助。
制度引导做细救助工作
2014年1月3日,中国记协公开发布《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是公益性的,援助的主要范围包括因公殉职、因履行新闻采访报道职责身体伤残以及经审核认定的其他情况。援助的主要方式是经济资助、医疗救助和法律服务等。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或者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工作者,属这一项目的援助对象,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级记协组织向中国记协申报。
当年12月,对15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112万元;2015年,对16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36万元;2016年,对15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89万元;2017年,对31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190万元。平均每年援助19人、支付援助金107万元,人均援助5.7万元。
据了解,中国记协援助新闻工作者的同时,为增强对因公伤、病、亡新闻工作者及其家属的关心爱护,中国记协还采取上门慰问、回访、调研等做法,把工作做深做细。2016年底,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赴解放军报社慰问已故编辑马越舟的家属,云南省记协负责人受中国记协委托到云南日报已故副总编辑杜少凌的家中慰问;2017年7月,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张百新在调研中发现山东青岛早报体育部已故记者马洪文和广西桂林电视台总编室已故编辑张毅的事迹,促使当地记协和所在新闻单位迅速申报,使这两位记者编辑的家属及时得到援助;2018年3月13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前往广西桂林,看望慰问桂林电视台已故编辑张毅同志家属。
今年援助89名新闻工作者
据中国记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4月9日,中国记协向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记协、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专业记协印发了《关于2019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报送工作的通知》,截至7月10日,共收到申报材料214份,涉及9家中央新闻单位和26个省(区、市、兵团)的130家地方新闻单位。经审核、公示,有89人符合援助条件。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泉泉、北京广播电视台许佳鹏2人为因公殉职,分别获30万元援助金;吉林日报社王学文等5人为因公突发疾病去世,分别获10万元援助金;辽宁日报社杨竞等39人为因公导致八级以上伤残、积劳成疾罹患大病以及因在特殊地区或环境工作染病,分别获5万元援助金;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杨秋煜等14人为因公导致九、十级伤残或因重病导致家庭困难,分别获3万元援助金;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张晏等27人为在工作中受到轻伤,分别获1万元援助金。人民日报社杨迅、杜一菲在2018年援助项目中获得轻伤等级1万元援助金,2019年经鉴定分别为工伤九、十级伤残,每人补发2万元援助金。
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六年来,中国记协已对来自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因公伤、病、亡的246名新闻工作者发放援助金1102万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