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5所高校,80多人的团队,累积里程逾3万公里,发放800多份问卷,走访近1000户村民,金融知识普及惠及数万人……今年6月,2019湖南大学生农村金融教育普及践行活动“+乡计划”在长沙启动。经过4个月的深度走访,日前,“+乡计划”总结暨颁奖典礼在湖南大学举行。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发挥大学生在农村产业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今年7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招募的农村金融调研团队分别前往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邵阳市洞口县、岳阳市平江县、株洲市茶陵县和张家界市慈利,开展“+乡计划”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为村民送去金融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观念。
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巡视员张立东介绍,近年来,湖南省推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的金融布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更多贫困群体也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等是其中的重点工作。“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非常值得肯定。”张立东表示,振兴乡村是为了让广大农民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发展农村金融是“三农”工作的迫切需要。
湖南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这是解决农村人才软肋的重大制度建设,也是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乡计划”农村金融教育普及践行活动为农户提供包括金融、法律在内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扶贫还需先扶智
现如今,在大城市的人们出门都不需要带现金的时代,广袤的中国农村依然还有非常多的人,还缺乏最基本的金融常识;以湖南大学在永州市双牌县的调研报告为例,仅有7.21%的农民曾经进行过投资理财;当他们有了闲钱之后,63.06%的人选择存银行。
扶贫必扶智,这个“智”,是知识,是观念,是思维。中南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任胜钢说,乡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振兴乡村,其实就是振兴家乡。任胜钢说,“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专业特长,带着知识和技术,带着热情和奉献之心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他们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农村最真实的金融环境,并以‘路演’‘金融课堂’等多种形式对贫困乡村的农户进行金融风险及防诈骗知识、征信教育等一系列金融教育活动,把所知所学的金融知识传授给了当地农民。”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陈娟娟表示,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剖析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此过程中,就怎样更好地实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对策,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用“金融”助力脱贫
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颗金融的头脑”是部分村民的最大“致富法宝”,中南大学商学院调研团队成员张杰夫认为,村民们应该懂得如何合理地利用贷款,在资金紧缺的时候,向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置办农用机器,提高生产力。“不仅如此,懂得利用保险来对冲农业经营的风险也非常重要。以本次非洲猪瘟为例,部分村民投保了养殖保险,通过保险赔付减少了自身的损失。”张杰夫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助力“三农”。通过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让大学生服务于伟大的乡村振兴。“经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给农民带来的机遇和便利,也知道农民对金融的好奇与担忧;我们明白课堂上的知识要落到现实中,结合实际去运用;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参与社会实践,为祖国与社会建设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一位参与调研的大学生表示。
责任编辑:csgyb2